教育频道
近日,央视七套《老兵你好》栏目中,报道了海军退伍老兵李根致力传统壁画艺术的事迹。此次报道在山阳区焦东路小学师生中掀起一阵热潮,因为李根的母校就是焦东路小学,他的妈妈还是焦东路小学的一名音乐教师。
作为退伍老兵,李根退伍后坚定地选择推广守护传统文化。这一次,因其致力于传统壁画艺术的传承,不仅央视给予其肯定,家乡人民也为他点赞。焦东路小学校长李波说:“李根是焦东路小学的优秀毕业生代表,我们都以他为荣。希望他回家乡后,能再来母校做专场演讲,让更多的孩子了解传统壁画,感受其内在魅力,进而喜欢传统艺术。”
家学渊源
今年28岁的李根是一名90后,现为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课程中心美术老师,从事传统艺术教学工作。
因为父亲是知名画家,母亲是音乐教师的缘故,李根成长在艺术氛围浓厚的家庭环境中。也正由于一直生活在这样的艺术氛围里,给他的人生及艺术发展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也许有些家长看到孩子毫无“艺术感”可言的绘画作品,他们的第一反应是“信手涂鸦”。李根的父母却始终鼓励他按照自己的兴趣、意愿随意涂抹颜色。他们知道,孩子大胆的想象力就是对色彩的运用。
父母的支持加之在绘画方面的天赋,让李根的画功日益精进,尤其在工笔画方面更是越发得心应手,为日后从事传统壁画工作打下扎实的美术功底。
军营历练
高考后,李根没有选择像普通学生一样迈入大学校门,从小向往军队生活与军人身份的他按捺不住渴望成为军人的那颗心,毅然选择保留学籍,参军入伍。
对于当兵这个决定,李根的父亲说:“父母培养你到18岁了,你现在已经是一块生铁了,但是生铁变成好钢,需要一个熔炉的锻造过程。”的确,大学生活对李根来说是新的开始,但火热军营更是难得的经历。为此,他毅然踏上了前往军营的列车。
入伍后,李根成为了一名出色的海军战士。两年的军旅生涯,他出色完成各项任务。
破茧成蝶
服役期满,李根回到大学学习文物鉴定与修复。在部队锻炼养成的“不怕苦不怕累”的拼搏精神,也成为他今后道路上一笔宝贵的财富。
在学校里,他依旧按照部队的作息严格要求自己。正是靠着这种争分夺秒的学习劲头,他取得了不错的学习成绩,完成了从部队大门转身的破茧成蝶。
由于专业的缘故,李根需要临摹大量的历代名作古画。在一次偶然的机缘下,让他接触到传统壁画。看着眼前的每一幅壁画,都有着巨大的绘画技巧和视觉冲击力,展现了佛教故事、历史场景和民间传说,让人仿佛进入了一个古老而神秘的世界。
传统壁画的特有魅力,让李根感受到无比的震撼,对这种艺术有了崇敬与热爱之心。为此,他改变了研究方向,专门从事传统壁画的研究。因为从军的经历,他对军事战争题材有着浓厚的兴趣,因此,他的壁画创作多数是以古代战争为题。
用画笔绘出墙上“历史书”。怀揣着传承传统壁画的一腔热忱,李根长期致力于工笔画和传统壁画的研究,一有时间就去临摹壁画的精髓。敦煌的莫高窟壁画、山西的永乐宫壁画、北京的法海寺壁画,他不知道去看了多少遍,面对着这些精美的传统壁画作品,他感觉自己和古代的壁画在进行着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
传承推广
“通过传统璧画不仅可以回望中华传统文化精髓和魅力,讲好藏在传统壁画里的中国故事,还可以通过传统壁画汲取中国智慧、弘扬中国精神、传播中国价值,能够不断增强青年学生的文化自觉和自信。”李根说。他会始终保持着对传统壁画的热爱,紧跟时代步伐,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当代90后的社会责任和担当。
如今,李根不仅以精熟的技艺、坚定的文化自信和强烈的文化担当,致力于将传统壁画的研究。同时,他非常注重中国传统壁画技艺、传承壁画艺术、培养专业人才、服务当今社会,这些扎实的工作,对继承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接续文明香火,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李根以军人的态度要求、艺术家的审美眼光、默默耕耘的工匠精神,成为传统壁画的守护者和推广者。在高校推广传统壁画,是除了自己创作之外的另一项主要工作,和新时代大学生一起交流,让他觉得对传统壁画的推广很有意义。同时,他还会去乡村学校,把壁画的主要制作原理教给孩子们,履行自己对所热爱文化的守护。他表示,自己现在走的路,守护的是精神,传承的是技艺。
“你如果喜欢画画,就永不退出,像跑马拉松,一直跑下去。可能一开始画的成就并不是那么高,但是坚持走到最后,你肯定会是一个有成绩的人。”采访最后,李根想对喜欢画画的学生说,面对自己的作品,要敢于尝试、勇于表现、不断突破。同时,他也建议家长要呵护好孩子对绘画的兴趣。
(记者 李锴)
![]() |
![]() |
|
![]() |
焦作网免责声明: | |||||||
|
近日,央视七套《老兵你好》栏目中,报道了海军退伍老兵李根致力传统壁画艺术的事迹。此次报道在山阳区焦东路小学师生中掀起一阵热潮,因为李根的母校就是焦东路小学,他的妈妈还是焦东路小学的一名音乐教师。
作为退伍老兵,李根退伍后坚定地选择推广守护传统文化。这一次,因其致力于传统壁画艺术的传承,不仅央视给予其肯定,家乡人民也为他点赞。焦东路小学校长李波说:“李根是焦东路小学的优秀毕业生代表,我们都以他为荣。希望他回家乡后,能再来母校做专场演讲,让更多的孩子了解传统壁画,感受其内在魅力,进而喜欢传统艺术。”
家学渊源
今年28岁的李根是一名90后,现为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课程中心美术老师,从事传统艺术教学工作。
因为父亲是知名画家,母亲是音乐教师的缘故,李根成长在艺术氛围浓厚的家庭环境中。也正由于一直生活在这样的艺术氛围里,给他的人生及艺术发展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也许有些家长看到孩子毫无“艺术感”可言的绘画作品,他们的第一反应是“信手涂鸦”。李根的父母却始终鼓励他按照自己的兴趣、意愿随意涂抹颜色。他们知道,孩子大胆的想象力就是对色彩的运用。
父母的支持加之在绘画方面的天赋,让李根的画功日益精进,尤其在工笔画方面更是越发得心应手,为日后从事传统壁画工作打下扎实的美术功底。
军营历练
高考后,李根没有选择像普通学生一样迈入大学校门,从小向往军队生活与军人身份的他按捺不住渴望成为军人的那颗心,毅然选择保留学籍,参军入伍。
对于当兵这个决定,李根的父亲说:“父母培养你到18岁了,你现在已经是一块生铁了,但是生铁变成好钢,需要一个熔炉的锻造过程。”的确,大学生活对李根来说是新的开始,但火热军营更是难得的经历。为此,他毅然踏上了前往军营的列车。
入伍后,李根成为了一名出色的海军战士。两年的军旅生涯,他出色完成各项任务。
破茧成蝶
服役期满,李根回到大学学习文物鉴定与修复。在部队锻炼养成的“不怕苦不怕累”的拼搏精神,也成为他今后道路上一笔宝贵的财富。
在学校里,他依旧按照部队的作息严格要求自己。正是靠着这种争分夺秒的学习劲头,他取得了不错的学习成绩,完成了从部队大门转身的破茧成蝶。
由于专业的缘故,李根需要临摹大量的历代名作古画。在一次偶然的机缘下,让他接触到传统壁画。看着眼前的每一幅壁画,都有着巨大的绘画技巧和视觉冲击力,展现了佛教故事、历史场景和民间传说,让人仿佛进入了一个古老而神秘的世界。
传统壁画的特有魅力,让李根感受到无比的震撼,对这种艺术有了崇敬与热爱之心。为此,他改变了研究方向,专门从事传统壁画的研究。因为从军的经历,他对军事战争题材有着浓厚的兴趣,因此,他的壁画创作多数是以古代战争为题。
用画笔绘出墙上“历史书”。怀揣着传承传统壁画的一腔热忱,李根长期致力于工笔画和传统壁画的研究,一有时间就去临摹壁画的精髓。敦煌的莫高窟壁画、山西的永乐宫壁画、北京的法海寺壁画,他不知道去看了多少遍,面对着这些精美的传统壁画作品,他感觉自己和古代的壁画在进行着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
传承推广
“通过传统璧画不仅可以回望中华传统文化精髓和魅力,讲好藏在传统壁画里的中国故事,还可以通过传统壁画汲取中国智慧、弘扬中国精神、传播中国价值,能够不断增强青年学生的文化自觉和自信。”李根说。他会始终保持着对传统壁画的热爱,紧跟时代步伐,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当代90后的社会责任和担当。
如今,李根不仅以精熟的技艺、坚定的文化自信和强烈的文化担当,致力于将传统壁画的研究。同时,他非常注重中国传统壁画技艺、传承壁画艺术、培养专业人才、服务当今社会,这些扎实的工作,对继承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接续文明香火,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李根以军人的态度要求、艺术家的审美眼光、默默耕耘的工匠精神,成为传统壁画的守护者和推广者。在高校推广传统壁画,是除了自己创作之外的另一项主要工作,和新时代大学生一起交流,让他觉得对传统壁画的推广很有意义。同时,他还会去乡村学校,把壁画的主要制作原理教给孩子们,履行自己对所热爱文化的守护。他表示,自己现在走的路,守护的是精神,传承的是技艺。
“你如果喜欢画画,就永不退出,像跑马拉松,一直跑下去。可能一开始画的成就并不是那么高,但是坚持走到最后,你肯定会是一个有成绩的人。”采访最后,李根想对喜欢画画的学生说,面对自己的作品,要敢于尝试、勇于表现、不断突破。同时,他也建议家长要呵护好孩子对绘画的兴趣。
(记者 李锴)
![]() |
|
![]() |
焦作网免责声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