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新闻
春暖花开,新姜下地。3月31日6时许,孟州市河阳街道东葛村清峰蔬菜合作社的生姜清洗车间灯火通明,轰鸣的清洗机旁,工人在流水线上清洗小黄姜。
“这批姜下午发往山东,接下来的订单就是外贸出口了。”合作社负责人闫润明36岁,是与生姜种植打了17年交道的“老把式”,也是带动一方产业发展的“新农人”。他介绍,合作社每年洗姜100万公斤、吹姜200万公斤,毛利润约60万元,带动东葛村50余户种植生姜400余亩,平均亩产3000公斤以上。这里的生姜不仅广受国内消费者欢迎,而且远销日韩等国家。
每天清洗1万公斤小黄姜,是闫润明给自己定下的目标。“洗姜不仅是体力活,更是技术活。”闫润明拿起一块生姜告诉记者,“机器清洗效率高,但人工翻姜才能保证姜块完整,品质上乘。”这一过程不仅提升了姜的市场价值,还为周边村许多中老年妇女提供了就业机会。
东葛村作为传统小黄姜种植基地,通过“一村一品”特色农业发展,合作社构建了涵盖种植、收购、销售的全产业链体系,不仅激发了本村农户的种植热情,还带动了周边乡镇的生姜产业发展。据不完全统计,目前该合作社共带动孟州辖区200余户群众发展生姜种植近2000亩。
闫润明采用“微灌+水肥一体+覆网遮阳”等新技术,为小黄姜的丰产奠定了好基础,河阳街道超六成姜农是他的老客户。“以前种姜靠天,现在闫老板提供的清洗后的姜种就是‘保险单’,能大幅减少土传病害,出苗率高,品质更好,产量有保证!”东葛村姜农闫领德说。
(记者 董 蕾 通讯员 马方芝)
![]() |
![]() |
![]() |
|
![]() |
焦作网免责声明: | |||||||
|
春暖花开,新姜下地。3月31日6时许,孟州市河阳街道东葛村清峰蔬菜合作社的生姜清洗车间灯火通明,轰鸣的清洗机旁,工人在流水线上清洗小黄姜。
“这批姜下午发往山东,接下来的订单就是外贸出口了。”合作社负责人闫润明36岁,是与生姜种植打了17年交道的“老把式”,也是带动一方产业发展的“新农人”。他介绍,合作社每年洗姜100万公斤、吹姜200万公斤,毛利润约60万元,带动东葛村50余户种植生姜400余亩,平均亩产3000公斤以上。这里的生姜不仅广受国内消费者欢迎,而且远销日韩等国家。
每天清洗1万公斤小黄姜,是闫润明给自己定下的目标。“洗姜不仅是体力活,更是技术活。”闫润明拿起一块生姜告诉记者,“机器清洗效率高,但人工翻姜才能保证姜块完整,品质上乘。”这一过程不仅提升了姜的市场价值,还为周边村许多中老年妇女提供了就业机会。
东葛村作为传统小黄姜种植基地,通过“一村一品”特色农业发展,合作社构建了涵盖种植、收购、销售的全产业链体系,不仅激发了本村农户的种植热情,还带动了周边乡镇的生姜产业发展。据不完全统计,目前该合作社共带动孟州辖区200余户群众发展生姜种植近2000亩。
闫润明采用“微灌+水肥一体+覆网遮阳”等新技术,为小黄姜的丰产奠定了好基础,河阳街道超六成姜农是他的老客户。“以前种姜靠天,现在闫老板提供的清洗后的姜种就是‘保险单’,能大幅减少土传病害,出苗率高,品质更好,产量有保证!”东葛村姜农闫领德说。
(记者 董 蕾 通讯员 马方芝)
![]() |
|
![]() |
焦作网免责声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