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首页
牛希玲。
记者 张 璐 摄
“德为医魂,术为医本”,这是中站区人民医院副院长牛希玲躬行实践、言传身教的工作准则。自从医以来,牛希玲参与的救援工作不计其数,她与死神对抗,把无数个生命拉回人世间。
今年45岁的牛希玲于2000年7月到中站区人民医院内科工作。2001年的一天,70多岁的王某因心力衰竭住院,由于他的血压极不稳定,牛希玲被安排整夜检测患者血压。那一夜,她小心翼翼地呵护着患者,连眼睛都不敢眨,生怕有所闪失,也就从那一天起,牛希玲懂得医生的职责就是守护生命。
牛希玲告诉记者,她接手最棘手的就是心血管疾病,来不及犹豫,来不及迟疑,要快刀斩乱麻,与时间赛跑。
2016年,80多岁的患者刘某因心衰引起多脏器功能衰竭,须转入重症监护室给予生命支持治疗。由于医院当时还没有成立重症监护室 ,她二话不说,便让丈夫临时救援。牛希玲的丈夫是某医院重症监护室的医生,他随机调来呼吸机,给予患者中心静脉置管,在夫妻俩勠力同心的抢救下,患者病情逐渐好转,心功能趋于平稳,而牛希玲夫妇也在医院成为“明星夫妻”,一时传为佳话。
2019年,在一起集体中毒事件中,她积极参与,在市专家团队到来之前以最短的时间开展最有效的治疗,将伤害降到最低;2020年疫情来袭,她和丈夫双双化身为一线“战士”,把两个孩子丢在家,奔赴在抗疫最前沿;今年疫情再次来袭,她义无反顾冲上前线,听从命令、随叫随到,及时为发热患者会诊,将发热患者一个个排除风险……
由于工作成绩突出,她多次被上级部门表彰,先后荣获“全市卫生先进工作者”“焦作市巾帼建功标兵”“焦作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和焦作市五一劳动奖章。今年7月1日,当牛希玲身穿白衬衣、胸戴大红花出席我市举办的“两优一先”表彰大会上时,她由衷感受到作为一名白衣天使的光荣。
无数荣誉加身,她仍旧坚守在救治一线,“做好医生的本职就是练好自己的技术,兢兢业业,任劳任怨,不放弃每一个生命,不放弃每一丝希望,当好生命的守护者。”牛希玲说。
(记者 张璐)
![]() |
![]() |
![]() |
|
![]() |
焦作网免责声明: | |||||||
|
牛希玲。
记者 张 璐 摄
“德为医魂,术为医本”,这是中站区人民医院副院长牛希玲躬行实践、言传身教的工作准则。自从医以来,牛希玲参与的救援工作不计其数,她与死神对抗,把无数个生命拉回人世间。
今年45岁的牛希玲于2000年7月到中站区人民医院内科工作。2001年的一天,70多岁的王某因心力衰竭住院,由于他的血压极不稳定,牛希玲被安排整夜检测患者血压。那一夜,她小心翼翼地呵护着患者,连眼睛都不敢眨,生怕有所闪失,也就从那一天起,牛希玲懂得医生的职责就是守护生命。
牛希玲告诉记者,她接手最棘手的就是心血管疾病,来不及犹豫,来不及迟疑,要快刀斩乱麻,与时间赛跑。
2016年,80多岁的患者刘某因心衰引起多脏器功能衰竭,须转入重症监护室给予生命支持治疗。由于医院当时还没有成立重症监护室 ,她二话不说,便让丈夫临时救援。牛希玲的丈夫是某医院重症监护室的医生,他随机调来呼吸机,给予患者中心静脉置管,在夫妻俩勠力同心的抢救下,患者病情逐渐好转,心功能趋于平稳,而牛希玲夫妇也在医院成为“明星夫妻”,一时传为佳话。
2019年,在一起集体中毒事件中,她积极参与,在市专家团队到来之前以最短的时间开展最有效的治疗,将伤害降到最低;2020年疫情来袭,她和丈夫双双化身为一线“战士”,把两个孩子丢在家,奔赴在抗疫最前沿;今年疫情再次来袭,她义无反顾冲上前线,听从命令、随叫随到,及时为发热患者会诊,将发热患者一个个排除风险……
由于工作成绩突出,她多次被上级部门表彰,先后荣获“全市卫生先进工作者”“焦作市巾帼建功标兵”“焦作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和焦作市五一劳动奖章。今年7月1日,当牛希玲身穿白衬衣、胸戴大红花出席我市举办的“两优一先”表彰大会上时,她由衷感受到作为一名白衣天使的光荣。
无数荣誉加身,她仍旧坚守在救治一线,“做好医生的本职就是练好自己的技术,兢兢业业,任劳任怨,不放弃每一个生命,不放弃每一丝希望,当好生命的守护者。”牛希玲说。
(记者 张璐)
![]() |
|
![]() |
焦作网免责声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