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首页
初冬时节,漫步在武陟县的城乡沃野,处处可见基层治理提质、经济发展提效、生态环境改善、民生质量提升的喜人景象。
今年以来,该县紧紧围绕高质量党建引领高品质发展这一主线,以“双百双争”行动为抓手,深度结合“五星”支部创建,积极谋划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新路径、新举措,带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党建强基,筑牢基层发展堡垒
“这次学习内容丰富、形式灵活,全部针对基层工作实际,对我们做好农村工作太有用了!”近日,武陟县詹店镇马营村村委委员赵蒙在参加该镇举办的农村干部培训班后表示,通过这次集体“充电”,他享受了丰盛的“课程套餐”。
农村发展面临各种复杂多变的问题,需要基层干部具备敏锐的洞察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武陟县坚持从培训内容、学习方式上发力,统筹县乡两级党校资源,采取“课堂教学+现场教学”的方式,既结合“五星”支部创建等重点工作、针对性列出“培训菜单”,也组织参训村干部到“明星村”、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试点 村等实地观摩学习,教育引导村干部在乡村振兴一线积极作为,发挥“头雁”作用。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是加快农村发展的基础。武陟县牢牢抓住筑牢基层战斗堡垒这一根本,以农村“两委”班子届中分析为抓手,对农村干部进行优化调整,全县1900余名农村干部中,983人为致富能手、退伍军人、外出经商务工返乡人员等,占比52%。
党建引领,走出基层治理新路径
“以前村里道路两旁到处都是生活垃圾,严重影响村容村貌。现在村里不仅环境改善了,大家的思想觉悟也提高了,社会风气也越来越好了。”武陟县龙源街道孙庄村村民王松胜对党群积分管理制度带来的变化深有感触。
今年以来,为切实提升基层治理效能,武陟县以“五星”支部创建为引领,探索推行农村党员群众积分管理制度,以家庭为单位对农村党员群众进行差异化管理,积分内容包含基础分值、正面加分、负面扣分等。对于普通群众,把人居环境整治、移风易俗、好人好事、矛盾纠纷等与乡村治理密切相关的重点工作纳入积分项目,对应明确分值;对于党员干部,将联户包片、隐患排查、带头致富等工作责任化、具体化,对应明确分值,并发动村内“五老人员”、监委会委员对党员群众积分情况进行审核监督。
经过近半年的运行,党群积分模式激发了党员干事创业、服务群众的内生动力,凝聚了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的强大合力。截至目前,试点推行的52个村通过“得分”情况,发现和储备致富能人、大学生及退伍军人志愿者等各类人才1764名,发展培育入党积极分子965名,引导发动1.9万余名党员群众自愿参与“五星”支部创建,有效帮助化解信访矛盾247起,拆除违建房屋1035处,节约婚丧嫁娶费用86万元,营造了党群和谐共建、上下齐心争“星”的良好局面。
突出用新思想引导文明和谐社会民风,武陟县充分发挥村党支部的组织优势和密切联系群众优势,持续开展文明村镇创建工作,推进移风易俗,制定好记管用的村规民约,发挥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禁毒禁赌会等群众自治组织作用,激发广大群众勤劳致富、见贤思齐、向善向上、奋发进取的热情。
党建赋能,推进乡村产业振兴
“粉条是真是假,加工过程很重要,中间不掺假,才能加工成纯真粉条,泡煮都不会断,所以俺村的粉条不愁卖,加工多少就有客户采购多少。”武陟县三阳乡塚头村党支部书记常小刚说。
近年来,该村通过与科研院校联姻,培育出商薯19、洛薯13、西瓜红等10个优质红薯新品种。去年,该村成立焦作启润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以公司与农户的整合形式,实行耕、种、收、售统一管理,同心打市场、树品牌、守信誉,加工成的纯真手工粉条成了“香饽饽”。目前,村中种植优质红薯600多亩,收获的红薯一半出售,一半用传统工艺做成手工粉条,不加任何色素和添加剂,最高峰时每公斤卖到40元,不仅畅销周边县、市,还远销北京、上海、广州、海南等地。
产业兴则乡村兴。武陟县始终把发展壮大特色产业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增加群众收入的重要抓手,组织各村立足资源禀赋,通过龙头企业带动、模式创新,延伸产业链条,加快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力。
“目前,除合作社种植4000亩水稻外,我们还带动周边5个村庄近2000户群众一起种植,合作社免费为他们提供种植、管理、收割、销售‘一条龙服务’,实现了品牌、规模双效应。今年我们片区种植的7500亩水稻,销售额达1000余万元。”武陟县乔庙镇高质量党建示范发展区(菡香)党委副书记、河南菡香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党支部书记王会平说。
武陟县为破解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单打独斗”的难题,积极探索高质量党建示范发展区引领乡村振兴实践模式,按照“龙头带动、地域相连、产业相融、人文相近”的原则,打破村庄界限,以强村为核心,实行强弱搭配、跨村联建,整合优势资源,在乔庙镇黄村、菡香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西陶镇西滑封村、三阳乡塚头村、大虹桥乡黄河龙泽园试点设立5个高质量党建示范发展区,以党建引领把群众的力量聚合起来、把生产要素聚合起来,通过发展项目带动22个村近5万名群众富民兴村。
记者 杜挺勇 通讯员 时振飞
总值班:陈 彬 |
统 筹:曾琳琳 |
责 编:刘 佳 |
审 核:赵玉玲 |
编 辑:刘 佳 |
校 对:王经东 |
![]() |
![]() |
![]() |
|
![]() |
焦作网免责声明: | |||||||
|
初冬时节,漫步在武陟县的城乡沃野,处处可见基层治理提质、经济发展提效、生态环境改善、民生质量提升的喜人景象。
今年以来,该县紧紧围绕高质量党建引领高品质发展这一主线,以“双百双争”行动为抓手,深度结合“五星”支部创建,积极谋划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新路径、新举措,带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党建强基,筑牢基层发展堡垒
“这次学习内容丰富、形式灵活,全部针对基层工作实际,对我们做好农村工作太有用了!”近日,武陟县詹店镇马营村村委委员赵蒙在参加该镇举办的农村干部培训班后表示,通过这次集体“充电”,他享受了丰盛的“课程套餐”。
农村发展面临各种复杂多变的问题,需要基层干部具备敏锐的洞察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武陟县坚持从培训内容、学习方式上发力,统筹县乡两级党校资源,采取“课堂教学+现场教学”的方式,既结合“五星”支部创建等重点工作、针对性列出“培训菜单”,也组织参训村干部到“明星村”、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试点 村等实地观摩学习,教育引导村干部在乡村振兴一线积极作为,发挥“头雁”作用。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是加快农村发展的基础。武陟县牢牢抓住筑牢基层战斗堡垒这一根本,以农村“两委”班子届中分析为抓手,对农村干部进行优化调整,全县1900余名农村干部中,983人为致富能手、退伍军人、外出经商务工返乡人员等,占比52%。
党建引领,走出基层治理新路径
“以前村里道路两旁到处都是生活垃圾,严重影响村容村貌。现在村里不仅环境改善了,大家的思想觉悟也提高了,社会风气也越来越好了。”武陟县龙源街道孙庄村村民王松胜对党群积分管理制度带来的变化深有感触。
今年以来,为切实提升基层治理效能,武陟县以“五星”支部创建为引领,探索推行农村党员群众积分管理制度,以家庭为单位对农村党员群众进行差异化管理,积分内容包含基础分值、正面加分、负面扣分等。对于普通群众,把人居环境整治、移风易俗、好人好事、矛盾纠纷等与乡村治理密切相关的重点工作纳入积分项目,对应明确分值;对于党员干部,将联户包片、隐患排查、带头致富等工作责任化、具体化,对应明确分值,并发动村内“五老人员”、监委会委员对党员群众积分情况进行审核监督。
经过近半年的运行,党群积分模式激发了党员干事创业、服务群众的内生动力,凝聚了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的强大合力。截至目前,试点推行的52个村通过“得分”情况,发现和储备致富能人、大学生及退伍军人志愿者等各类人才1764名,发展培育入党积极分子965名,引导发动1.9万余名党员群众自愿参与“五星”支部创建,有效帮助化解信访矛盾247起,拆除违建房屋1035处,节约婚丧嫁娶费用86万元,营造了党群和谐共建、上下齐心争“星”的良好局面。
突出用新思想引导文明和谐社会民风,武陟县充分发挥村党支部的组织优势和密切联系群众优势,持续开展文明村镇创建工作,推进移风易俗,制定好记管用的村规民约,发挥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禁毒禁赌会等群众自治组织作用,激发广大群众勤劳致富、见贤思齐、向善向上、奋发进取的热情。
党建赋能,推进乡村产业振兴
“粉条是真是假,加工过程很重要,中间不掺假,才能加工成纯真粉条,泡煮都不会断,所以俺村的粉条不愁卖,加工多少就有客户采购多少。”武陟县三阳乡塚头村党支部书记常小刚说。
近年来,该村通过与科研院校联姻,培育出商薯19、洛薯13、西瓜红等10个优质红薯新品种。去年,该村成立焦作启润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以公司与农户的整合形式,实行耕、种、收、售统一管理,同心打市场、树品牌、守信誉,加工成的纯真手工粉条成了“香饽饽”。目前,村中种植优质红薯600多亩,收获的红薯一半出售,一半用传统工艺做成手工粉条,不加任何色素和添加剂,最高峰时每公斤卖到40元,不仅畅销周边县、市,还远销北京、上海、广州、海南等地。
产业兴则乡村兴。武陟县始终把发展壮大特色产业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增加群众收入的重要抓手,组织各村立足资源禀赋,通过龙头企业带动、模式创新,延伸产业链条,加快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力。
“目前,除合作社种植4000亩水稻外,我们还带动周边5个村庄近2000户群众一起种植,合作社免费为他们提供种植、管理、收割、销售‘一条龙服务’,实现了品牌、规模双效应。今年我们片区种植的7500亩水稻,销售额达1000余万元。”武陟县乔庙镇高质量党建示范发展区(菡香)党委副书记、河南菡香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党支部书记王会平说。
武陟县为破解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单打独斗”的难题,积极探索高质量党建示范发展区引领乡村振兴实践模式,按照“龙头带动、地域相连、产业相融、人文相近”的原则,打破村庄界限,以强村为核心,实行强弱搭配、跨村联建,整合优势资源,在乔庙镇黄村、菡香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西陶镇西滑封村、三阳乡塚头村、大虹桥乡黄河龙泽园试点设立5个高质量党建示范发展区,以党建引领把群众的力量聚合起来、把生产要素聚合起来,通过发展项目带动22个村近5万名群众富民兴村。
记者 杜挺勇 通讯员 时振飞
总值班:陈 彬 |
统 筹:曾琳琳 |
责 编:刘 佳 |
审 核:赵玉玲 |
编 辑:刘 佳 |
校 对:王经东 |
![]() |
|
![]() |
焦作网免责声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