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怀儒 吉鸿宇
经典山阳
郑其贵。(照片由作者提供)
郑其贵,原名孙灏正,安徽金寨人。早年参加赤卫队,后被编入红军队伍,参加过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他任“决七团”政治委员,带领部队战斗在豫晋边区特别是焦作一带,为焦作人民的翻身解放作出了贡献——
郑其贵,1914年生,安徽省金寨县双河镇黄龙村人,出身贫寒。1929年参加赤卫队,后来加入红军,历任班长、排长、连长等职,曾任红4军第11师32团政治处宣传股长。1932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鄂豫皖苏区第四次反“围剿”后,跟随部队西进入川,在战斗中负伤致残,留任红四方面军总医院政治部组织科长、分院政治处主任、红9军医院政治部主任等职,参加了长征。
长征到延安后,郑其贵前往抗大学习,毕业后留校任第5大队大队长。1939年后,他奔赴晋察冀战场,任太行军区第三军分区直属大队党总支书记、决七团政委。1943年9月,决七团为太行八分区(辖今焦作地区与山西陵川等地)的基干团,参加了百团大战和焦作地区特别是攻克温县、收复沁阳城等战(役)斗。
一
抗日战争时期,在太行军区第八军分区有一支机智勇敢、英勇善战的八路军部队——第7团。该团诞生于1937年11月下旬,其最早前身为山西省壶关县抗日自卫队,后改番号为“晋东南游击第1支队”。1940年2月,整编为决死第3纵队7团(即决七团,隶属太行三分区)。该团曾参加百团大战、袭击长治日军飞机场,在山西省平顺县参加反扫荡斗争。1943年9月,太行八分区成立后,决七团和二团(老二团)为八分区的基干团。
1943年9月中旬,决七团在团长郭本银、政委孙灏正的带领下,奉命由山西省武乡县白家窑出发,经黎城、平顺、壶关等地,到陵川县黄松背地区集结待命。9月28日,该团7连奇袭陵川夺火镇伪区公所,毙敌30余名。30日,该团1连与7连冒雨行军30多公里,奔袭晋城柳树口镇,歼灭伪军1个连。至10月初,决七团已控制陵川南部、晋城东部及与焦作交界的山口地区,初步站住了脚。
20世纪40年代初,历史上盛产煤炭、有“豫北江南”之称的沁(阳)博(爱)地区,在日伪军的摧残蹂躏下,成为土匪横行、百业凋零的人间地狱。决七团指战员初到博爱山区时,十室九空、尸横遍野。修武、博爱山区出现“无人区”,群众背井离乡、饥寒交迫。
该团指战员们拿出自己的口粮送给群众,自己吃野菜;他们在与敌、伪、顽战斗的同时,还积极帮助群众进行生产自救。10月10日,该团1连袭击了博爱玄坛庙敌据点,捣毁日伪清化警备中队和区公所,毙伤敌30余名,俘虏中队长以下60余名。12日,该团4连袭击道(口)清(化)铁路百间房车站。
二
决七团突然出现在沁(阳)博(爱)平原及道清铁路沿线,打击日寇,大长了老百姓的志气。1944年4月,博爱城伪军1个连到玄坛庙、阳邑庙换防,行进到寨豁以北南洞村附近时,遭到该团4连的伏击,打死打伤伪军40余名。5月初,该团4连、7连各1个排奇袭修武县吴村伪军据点,歼敌1个排。
经过春夏的战斗,日伪军被迫撤出博爱、修武和沁阳靠山地区的一些据点。为保卫麦收、打击抢粮之敌,决七团乘胜向博爱、修武平原地区发展。10月3日夜,决七团在友邻部队和民兵配合下,向博爱汉高城至柏山公路沿线据点发起进攻,攻克据点10余处,歼灭伪军第83团4个连与伪清化保安联队1个连,打死伪军40余名、俘虏300余名,缴获八二炮1门、轻机枪12挺、长短枪250余支、战马6匹。切断焦作之敌与沁阳日伪军之间的联系,为八路军越过道清铁路、挺进沁河两岸创造了条件。
12月8日,该团派出小分队攻入道清铁路柏山火车站,活捉伪军7名,缴获步枪9支。该团在开辟八分区的斗争中,依靠群众,主动出击,打击日伪,拔除据点,同老二团一道完成了开辟新区的任务,先后建立了陵川、陵高、晋东、沁博、修辉、修武等抗日民主政权。
三
1945年1月,太行军区响应毛主席“消灭敌伪,扩大解放区”的号召,于21日夜发动道清战役。参战部队有第七、第八军分区部队,还有冀鲁豫分局党校警卫团和3个独立营。当夜,八路军由修武九里山突然南下越过道清铁路,攻击道清铁路以南、平汉铁路以西、沁阳以东地区的日伪军。2月9日,决七团首先拔除修武郇封据点。
2月12日是农历除夕。决七团1连急行军40公里奔赴辉县赵固集,趁群众过年燃放迎神爆竹之际,冲进敌据点,全歼伪军1个连,乘胜攻下小岗村炮楼。4连、7连攻占了马坊、陆村和李郭等据点,并争取伪军1个连投诚。3月7日,该团配合友邻部队参加对伪14旅刘明德残部的围歼,连克东、西板桥等据点,毙伤俘敌40余名,缴获轻重机枪4挺、长短枪30支。19日至21日,八分区再次向日伪军发动攻势,该团连克博爱阳邑庙、界沟、金城等据点,歼敌100余名,缴枪70余支。
此役,决七团攻克敌据点20余处,为八路军越过道清线,开辟温(县)孟(县)地区创造了条件。
四
1945年5月,决七团进入温(县)沁(阳)孟(县)3县平原地区,在日寇的“格子网”(在日军的囚笼政策统治下,抗日根据地被分割成许多小块,称“格子网”)里打击日伪势力,组建抗日政权,保卫群众夏收。月底,该团参谋长古忠带领4连和县大队在沁(阳)温(县)交界地区,歼灭伪兴亚巡抚军80余名,缴获枪支50余支,同时拔除沁阳大木楼、南贾村和温县招贤集等日伪据点。
6月4日,天刚破晓,该团5连在温(县)沁(阳)公路西宋村段,与外出抢粮的100余名日军遭遇,连长牛树德当机立断,命令部队抢占有利地形,把敌人压缩在公路两侧的沟渠洼地。日军先后4次反扑,均被击退,伪军1个连前来支援亦被击溃。5连首战告捷,士气大振。6月8日凌晨,该团1连、3连和5连奉命歼灭日伪驻博爱县阳庙镇保安中队,缴获机枪3挺、步枪108支。6月9日,该团9连在武陟木栾店设伏,歼灭伪军1个小队。经过五、六两个月的战斗,在道清路南和黄河北岸又建立了两个抗日县政府,迫使日军拆除道清铁路焦作以西的路轨,出现了敌退我进的大好局面。
1945年8月6日,美国向日本广岛投下第一颗原子弹。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8月9日,毛主席发表《对日寇的最后一战》。8月15日,太行八分区发起对盘踞在温县日伪军的进攻。温县是日寇的一个顽固堡垒,驻有伪河南保安第1师82团傅忠说部千余人、汉奸联队陈芹塘部300余人和日寇2个小队37人。郭本银、孙灏正亲临城下指挥战斗,与友邻部队经过两个昼夜激战,攻克敌碉堡20多个,歼日伪军100余名、俘虏60余名,余敌逃往博爱县城。此时,温县城内的37名日军依托城内文庙大碉堡坚固据点拒不投降。该团除留2个连继续围困外,其主力追歼逃向博爱的伪军。31日,再度对温县日军劝降无效后,遂发起强攻,全歼负隅顽抗的日军,温县解放。
9月中下旬,决七团扩编为3个营建制的甲种团,团长程英林、政委孙灝正、参谋长古忠、政治处主任郭铁。10月,该团又投入对盘踞在豫北重镇沁阳城的巨匪李端章部的攻坚战。历经一个多月的顽强战斗,收复连接太南与豫北的军事重镇沁阳城。
1945年12月13日,在豫晋边区战斗两年多的决七团,奉命离开太行军区第四军分区(原第八军分区)建制北上,在山西长治编入晋冀鲁豫野战军第8纵队23旅(即临汾旅),决七团为该旅第67团。1949年2月,该团在太原编为解放军第60军179师535团,先后参加运城、临汾、晋中和太原战役,参加了解放西北、西南剿匪和抗美援朝,创造了可歌可泣的英雄业绩。
五
决七团离开焦作地区后,孙灏正任太岳军区第23旅、晋冀鲁豫野战军第8纵队23旅(临汾旅)政治部主任、副政委,第60军179师副政委(改名郑其贵),第60军180师师长。率部参加济孟“八三战役”和攻占曲沃等战斗,参加解放运城、解放临汾、晋中战役和太原战役,参加解放西北和西南剿匪的战(役)斗。
1951年3月,郑其贵奉命率部赴朝参战,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60军180师师长(隶属志愿军第三兵团)。第五次战役后,任志愿军第三兵团管理处处长。回国后,任吉林省军区白城军分区副司令员、司令员。1955年,郑其贵被授予上校军衔,1963年晋升为大校军衔。1970年离职休养,1980年享受副军级待遇。1990年1月26日,郑其贵在合肥病逝。
![]() |
![]() |
|
![]() |
焦作网免责声明: | |||||||
|
郑其贵。(照片由作者提供)
郑其贵,原名孙灏正,安徽金寨人。早年参加赤卫队,后被编入红军队伍,参加过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他任“决七团”政治委员,带领部队战斗在豫晋边区特别是焦作一带,为焦作人民的翻身解放作出了贡献——
郑其贵,1914年生,安徽省金寨县双河镇黄龙村人,出身贫寒。1929年参加赤卫队,后来加入红军,历任班长、排长、连长等职,曾任红4军第11师32团政治处宣传股长。1932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鄂豫皖苏区第四次反“围剿”后,跟随部队西进入川,在战斗中负伤致残,留任红四方面军总医院政治部组织科长、分院政治处主任、红9军医院政治部主任等职,参加了长征。
长征到延安后,郑其贵前往抗大学习,毕业后留校任第5大队大队长。1939年后,他奔赴晋察冀战场,任太行军区第三军分区直属大队党总支书记、决七团政委。1943年9月,决七团为太行八分区(辖今焦作地区与山西陵川等地)的基干团,参加了百团大战和焦作地区特别是攻克温县、收复沁阳城等战(役)斗。
一
抗日战争时期,在太行军区第八军分区有一支机智勇敢、英勇善战的八路军部队——第7团。该团诞生于1937年11月下旬,其最早前身为山西省壶关县抗日自卫队,后改番号为“晋东南游击第1支队”。1940年2月,整编为决死第3纵队7团(即决七团,隶属太行三分区)。该团曾参加百团大战、袭击长治日军飞机场,在山西省平顺县参加反扫荡斗争。1943年9月,太行八分区成立后,决七团和二团(老二团)为八分区的基干团。
1943年9月中旬,决七团在团长郭本银、政委孙灏正的带领下,奉命由山西省武乡县白家窑出发,经黎城、平顺、壶关等地,到陵川县黄松背地区集结待命。9月28日,该团7连奇袭陵川夺火镇伪区公所,毙敌30余名。30日,该团1连与7连冒雨行军30多公里,奔袭晋城柳树口镇,歼灭伪军1个连。至10月初,决七团已控制陵川南部、晋城东部及与焦作交界的山口地区,初步站住了脚。
20世纪40年代初,历史上盛产煤炭、有“豫北江南”之称的沁(阳)博(爱)地区,在日伪军的摧残蹂躏下,成为土匪横行、百业凋零的人间地狱。决七团指战员初到博爱山区时,十室九空、尸横遍野。修武、博爱山区出现“无人区”,群众背井离乡、饥寒交迫。
该团指战员们拿出自己的口粮送给群众,自己吃野菜;他们在与敌、伪、顽战斗的同时,还积极帮助群众进行生产自救。10月10日,该团1连袭击了博爱玄坛庙敌据点,捣毁日伪清化警备中队和区公所,毙伤敌30余名,俘虏中队长以下60余名。12日,该团4连袭击道(口)清(化)铁路百间房车站。
二
决七团突然出现在沁(阳)博(爱)平原及道清铁路沿线,打击日寇,大长了老百姓的志气。1944年4月,博爱城伪军1个连到玄坛庙、阳邑庙换防,行进到寨豁以北南洞村附近时,遭到该团4连的伏击,打死打伤伪军40余名。5月初,该团4连、7连各1个排奇袭修武县吴村伪军据点,歼敌1个排。
经过春夏的战斗,日伪军被迫撤出博爱、修武和沁阳靠山地区的一些据点。为保卫麦收、打击抢粮之敌,决七团乘胜向博爱、修武平原地区发展。10月3日夜,决七团在友邻部队和民兵配合下,向博爱汉高城至柏山公路沿线据点发起进攻,攻克据点10余处,歼灭伪军第83团4个连与伪清化保安联队1个连,打死伪军40余名、俘虏300余名,缴获八二炮1门、轻机枪12挺、长短枪250余支、战马6匹。切断焦作之敌与沁阳日伪军之间的联系,为八路军越过道清铁路、挺进沁河两岸创造了条件。
12月8日,该团派出小分队攻入道清铁路柏山火车站,活捉伪军7名,缴获步枪9支。该团在开辟八分区的斗争中,依靠群众,主动出击,打击日伪,拔除据点,同老二团一道完成了开辟新区的任务,先后建立了陵川、陵高、晋东、沁博、修辉、修武等抗日民主政权。
三
1945年1月,太行军区响应毛主席“消灭敌伪,扩大解放区”的号召,于21日夜发动道清战役。参战部队有第七、第八军分区部队,还有冀鲁豫分局党校警卫团和3个独立营。当夜,八路军由修武九里山突然南下越过道清铁路,攻击道清铁路以南、平汉铁路以西、沁阳以东地区的日伪军。2月9日,决七团首先拔除修武郇封据点。
2月12日是农历除夕。决七团1连急行军40公里奔赴辉县赵固集,趁群众过年燃放迎神爆竹之际,冲进敌据点,全歼伪军1个连,乘胜攻下小岗村炮楼。4连、7连攻占了马坊、陆村和李郭等据点,并争取伪军1个连投诚。3月7日,该团配合友邻部队参加对伪14旅刘明德残部的围歼,连克东、西板桥等据点,毙伤俘敌40余名,缴获轻重机枪4挺、长短枪30支。19日至21日,八分区再次向日伪军发动攻势,该团连克博爱阳邑庙、界沟、金城等据点,歼敌100余名,缴枪70余支。
此役,决七团攻克敌据点20余处,为八路军越过道清线,开辟温(县)孟(县)地区创造了条件。
四
1945年5月,决七团进入温(县)沁(阳)孟(县)3县平原地区,在日寇的“格子网”(在日军的囚笼政策统治下,抗日根据地被分割成许多小块,称“格子网”)里打击日伪势力,组建抗日政权,保卫群众夏收。月底,该团参谋长古忠带领4连和县大队在沁(阳)温(县)交界地区,歼灭伪兴亚巡抚军80余名,缴获枪支50余支,同时拔除沁阳大木楼、南贾村和温县招贤集等日伪据点。
6月4日,天刚破晓,该团5连在温(县)沁(阳)公路西宋村段,与外出抢粮的100余名日军遭遇,连长牛树德当机立断,命令部队抢占有利地形,把敌人压缩在公路两侧的沟渠洼地。日军先后4次反扑,均被击退,伪军1个连前来支援亦被击溃。5连首战告捷,士气大振。6月8日凌晨,该团1连、3连和5连奉命歼灭日伪驻博爱县阳庙镇保安中队,缴获机枪3挺、步枪108支。6月9日,该团9连在武陟木栾店设伏,歼灭伪军1个小队。经过五、六两个月的战斗,在道清路南和黄河北岸又建立了两个抗日县政府,迫使日军拆除道清铁路焦作以西的路轨,出现了敌退我进的大好局面。
1945年8月6日,美国向日本广岛投下第一颗原子弹。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8月9日,毛主席发表《对日寇的最后一战》。8月15日,太行八分区发起对盘踞在温县日伪军的进攻。温县是日寇的一个顽固堡垒,驻有伪河南保安第1师82团傅忠说部千余人、汉奸联队陈芹塘部300余人和日寇2个小队37人。郭本银、孙灏正亲临城下指挥战斗,与友邻部队经过两个昼夜激战,攻克敌碉堡20多个,歼日伪军100余名、俘虏60余名,余敌逃往博爱县城。此时,温县城内的37名日军依托城内文庙大碉堡坚固据点拒不投降。该团除留2个连继续围困外,其主力追歼逃向博爱的伪军。31日,再度对温县日军劝降无效后,遂发起强攻,全歼负隅顽抗的日军,温县解放。
9月中下旬,决七团扩编为3个营建制的甲种团,团长程英林、政委孙灝正、参谋长古忠、政治处主任郭铁。10月,该团又投入对盘踞在豫北重镇沁阳城的巨匪李端章部的攻坚战。历经一个多月的顽强战斗,收复连接太南与豫北的军事重镇沁阳城。
1945年12月13日,在豫晋边区战斗两年多的决七团,奉命离开太行军区第四军分区(原第八军分区)建制北上,在山西长治编入晋冀鲁豫野战军第8纵队23旅(即临汾旅),决七团为该旅第67团。1949年2月,该团在太原编为解放军第60军179师535团,先后参加运城、临汾、晋中和太原战役,参加了解放西北、西南剿匪和抗美援朝,创造了可歌可泣的英雄业绩。
五
决七团离开焦作地区后,孙灏正任太岳军区第23旅、晋冀鲁豫野战军第8纵队23旅(临汾旅)政治部主任、副政委,第60军179师副政委(改名郑其贵),第60军180师师长。率部参加济孟“八三战役”和攻占曲沃等战斗,参加解放运城、解放临汾、晋中战役和太原战役,参加解放西北和西南剿匪的战(役)斗。
1951年3月,郑其贵奉命率部赴朝参战,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60军180师师长(隶属志愿军第三兵团)。第五次战役后,任志愿军第三兵团管理处处长。回国后,任吉林省军区白城军分区副司令员、司令员。1955年,郑其贵被授予上校军衔,1963年晋升为大校军衔。1970年离职休养,1980年享受副军级待遇。1990年1月26日,郑其贵在合肥病逝。
![]() |
|
![]() |
焦作网免责声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