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怀儒
经典山阳
图① 苏羽。
图② 周总理签署的任命通知书。(图片由吉大庆提供)
苏羽,原名吉学武,1918年8月出生于沁阳县(今沁阳市)紫陵镇紫陵村的一个农民家庭。其1934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紫陵村党支部书记、紫陵区委组织委员;1938年9月,任八路军沁河游击大队大队长;后赴延安中央党校学习,毕业后到山东工作;新中国成立后,赴东北参加工业建设,先后任辽宁省委书记和安徽省委书记。
组织乡亲闹革命
苏羽,原名吉学武,曾用名吉效苏,因崇尚苏联革命,更名为苏羽。其自幼读书,接受进步思想较早。1932年暑期,苏羽参加中共沁阳党支部在紫陵村组织的“暑期读书会”。1933年7月,他从沁阳师范毕业后,回到村里的建中完小当教员,开始在家乡从事革命活动。
七七事变后,苏羽在沁阳县委的领导下,组织学生参加抗日宣传活动,并把一些建中完小毕业的青年组织起来成立了“抗日救亡宣传队”,分别在紫陵村、捏掌村、义庄村及沁北一带进行抗日宣传。他们通过演出《放下你的鞭子》《打鬼子去》《芦沟桥头》《抓壮丁》等剧目,宣传抗日救国的道理,发动群众抗日募捐;通过购买枪支、扩大队伍,使紫陵一带先后有5个村的地方武装改造成抗日武装。苏羽还受沁阳中心县委指派,到孟县(今孟州市)、济源等地,秘密进行抗日活动。
1938年9月,在八路军第115师344旅687团(团长田守尧、政委吴信泉)的大力帮助下,沁阳中心县委在紫陵村建立了八路军沁河游击大队,苏羽任大队长,王毅之(沁阳中心县委书记,解放后任轻工业部副部长)任政委。沁河游击大队有200多人,下设3个中队。沁河游击大队诞生后,开辟了沁(阳)济(源)晋(城)地带以紫陵、土河为中心的抗日根据地,发动群众开展抗粮抗捐斗争,粉碎了日伪军的多次扫荡。1938年初冬,驻沁侵华日军出动约两个中队的兵力,以山炮开路,经西向、义庄、紫陵村进犯尚庄村。沁河游击大队闻讯立即赶赴尚庄村,和国民党新5军配合围歼日军。经过一天的激烈战斗,日军伤亡惨重,仓皇向东逃窜,龟缩回沁阳城内。
1938年11月下旬,苏羽赴延安中央党校学习,毕业后分配在抗大一分校工作,任该分校保卫股股长。1940年1月初,他随抗大一分校调往山东军区所在地——沂南县孙祖乡(今山东省临沂市沂南县孙祖镇)一带工作,后任山东滨海专区、滨海行署公安局副局长等职。
峥嵘岁月显忠诚
1948年11月,新海连特区(今江苏省连云港市,时属山东省管辖)解放前夕,时任滨海行署公安局副局长的苏羽,受中共山东鲁中南区党委指派,带领一批干部到新海连特区开展城市接管工作。在短短的一年多时间内,苏羽先后任新海连特委锄奸委员会副书记、保卫部长、社会部长、特委书记、新海连市(1949年11月设立)市委书记等职,为当地打击敌特破坏、恢复整顿秩序作出了积极贡献。
1948年11月6日,淮海战役打响。苏羽和谷牧(曾任国务院副总理)等带领干部,于次日17时许到达新浦区(2014年,连云港市新浦区与海州区合并为新的海州区,新浦区建制撤销),动员人员与组织物资,积极支援淮海战役。
解放初期,新浦区治安形势非常复杂,土匪与特务的反革命活动十分猖獗。1949年4月,土匪大肆剪割电线,严重影响了全市的各项工作。新海连特委决定剿匪,工作了一段时间却不见效果。苏羽找到负责剿匪的同志说:“我们在战场上打仗都在明处,容易打。今天剿匪就不一样了,咱们在明处,土匪在暗处,土匪看见你穿着军装过来就藏起来了,你咋能抓到他。”之后,公安局改变策略,组织20多个便衣人员化装侦察,终于发现某处铁道边有个饭店,经常有可疑人聚集,便衣人员就隐蔽在饭店附近的芦苇荡里守侯。一天夜里,终于将在饭店就餐后准备搞破坏的几个匪徒抓获。
当时,苏羽还组织破获过一起“水鬼”案。群众传说,“水鬼”经常深夜出没在大街上,模样恐怖,很多居民吓得晚上要几家合住才敢休息,一时人心惶惶。苏羽听说后,挑选组织了抓“水鬼”的队伍,经过跟踪调查,一天深夜巡逻时,抓到两个装“水鬼”的人:他俩反穿皮袄,头戴面具,面具上有两只发光的电灯泡,模样怪异吓人。审讯后得知,两人是特务,专门扮作“水鬼”扰乱治安。破案后,稳定了社会和民心。
1949年的新海连特区还发生过两件大事,一件是国民党海军“黄安舰”起义,另一件是国民党空军伞兵3团起义,毛主席和朱总司令专门发电报电勉起义海军及伞兵。苏羽是这两起历史事件的重要见证人。当时,苏羽任新海连特区警备司令部政委、新海连特委社会部部长,其代表新海连特委到港口向“黄安舰”和伞兵3团的起义官兵表示欢迎和慰问,并在起义队伍中开展工作。伞兵3团的起义,为新中国伞兵输送了第一批业务骨干,加速了中国人民解放军伞兵战斗力的形成。起义后的“黄安舰”则被编入解放军第三野战军,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以来的第一艘战舰。
苏羽是一个足智多谋、能文能武的领导者,为干部讲起课来也是一把好手。徐州日报社原副总编张立人回忆:“我在新海连建国学校学习时,特区社会部部长苏羽为我们讲授《社会发展史》,他理论水平高,语言生动,旁征博引,逻辑严密,令人信服。他还非常平易近人,业余时间经常和青年人一起打篮球、打乒乓球,深受大家欢迎。”
1949年10月,经中共中央及华东局批准,中共新海连市委于10月28日宣告成立(新海连特区改称新海连市,1961年9月更名为连云港市),苏羽被任命为市委书记,成为新中国成立后连云港市的第一任市委书记。1950年3月,苏羽离开连云港赴山东济南工作。
鞠躬尽瘁为人民
苏羽曾任山东省人民法院党组书记兼副院长、省政法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等职。1953年,我国开始大规模经济建设后,苏羽被中央调往东北参加国家重点工程建设。从1954年2月起,苏羽先后任冶金部杨家杖子矿务局局长,辽宁省有色金属局局长、省冶金厅厅长、省经委主任。1962年后,苏羽任中共辽宁省委常委、省政府常务副省长兼计委主任,中共辽宁省抚顺市委第一书记等职。他以对党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带领群众艰苦奋斗,为建设钢铁、煤、电、炼油等基础工业和轻纺、电子工业等努力工作。1967年至1971年,苏羽受到不公正对待。1972年,苏羽恢复工作,先后任辽宁省革命委员会工交组副组长,中共辽宁省委常委、省革委会副主任。1975年,苏羽任中共辽宁省委书记(有第一书记)。他以极大的革命热情努力工作,为加快辽宁省的经济建设,恢复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不懈努力。
1979年1月,苏羽被调至安徽省工作,任中共安徽省委书记(有第一书记)、两淮煤炭建设总指挥部党委第一书记等职。他坚决贯彻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注重调查研究,为全省重点工程建设和地方煤矿建设,为促进安徽省的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作出了贡献。
1983年4月,苏羽任安徽省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主任、党组副书记。他认真履行职责,密切联系群众,为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为加强人大常委会的工作和促进全省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做了大量工作。
1986年1月,苏羽退出领导岗位,仍担任安徽省老年大学校长、省老龄问题委员会主任、省消费者协会名誉会长等职。1989年10月30日,苏羽因病在安徽省合肥市逝世,享年72岁。
![]() |
![]() |
|
![]() |
焦作网免责声明: | |||||||
|
图① 苏羽。
图② 周总理签署的任命通知书。(图片由吉大庆提供)
苏羽,原名吉学武,1918年8月出生于沁阳县(今沁阳市)紫陵镇紫陵村的一个农民家庭。其1934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紫陵村党支部书记、紫陵区委组织委员;1938年9月,任八路军沁河游击大队大队长;后赴延安中央党校学习,毕业后到山东工作;新中国成立后,赴东北参加工业建设,先后任辽宁省委书记和安徽省委书记。
组织乡亲闹革命
苏羽,原名吉学武,曾用名吉效苏,因崇尚苏联革命,更名为苏羽。其自幼读书,接受进步思想较早。1932年暑期,苏羽参加中共沁阳党支部在紫陵村组织的“暑期读书会”。1933年7月,他从沁阳师范毕业后,回到村里的建中完小当教员,开始在家乡从事革命活动。
七七事变后,苏羽在沁阳县委的领导下,组织学生参加抗日宣传活动,并把一些建中完小毕业的青年组织起来成立了“抗日救亡宣传队”,分别在紫陵村、捏掌村、义庄村及沁北一带进行抗日宣传。他们通过演出《放下你的鞭子》《打鬼子去》《芦沟桥头》《抓壮丁》等剧目,宣传抗日救国的道理,发动群众抗日募捐;通过购买枪支、扩大队伍,使紫陵一带先后有5个村的地方武装改造成抗日武装。苏羽还受沁阳中心县委指派,到孟县(今孟州市)、济源等地,秘密进行抗日活动。
1938年9月,在八路军第115师344旅687团(团长田守尧、政委吴信泉)的大力帮助下,沁阳中心县委在紫陵村建立了八路军沁河游击大队,苏羽任大队长,王毅之(沁阳中心县委书记,解放后任轻工业部副部长)任政委。沁河游击大队有200多人,下设3个中队。沁河游击大队诞生后,开辟了沁(阳)济(源)晋(城)地带以紫陵、土河为中心的抗日根据地,发动群众开展抗粮抗捐斗争,粉碎了日伪军的多次扫荡。1938年初冬,驻沁侵华日军出动约两个中队的兵力,以山炮开路,经西向、义庄、紫陵村进犯尚庄村。沁河游击大队闻讯立即赶赴尚庄村,和国民党新5军配合围歼日军。经过一天的激烈战斗,日军伤亡惨重,仓皇向东逃窜,龟缩回沁阳城内。
1938年11月下旬,苏羽赴延安中央党校学习,毕业后分配在抗大一分校工作,任该分校保卫股股长。1940年1月初,他随抗大一分校调往山东军区所在地——沂南县孙祖乡(今山东省临沂市沂南县孙祖镇)一带工作,后任山东滨海专区、滨海行署公安局副局长等职。
峥嵘岁月显忠诚
1948年11月,新海连特区(今江苏省连云港市,时属山东省管辖)解放前夕,时任滨海行署公安局副局长的苏羽,受中共山东鲁中南区党委指派,带领一批干部到新海连特区开展城市接管工作。在短短的一年多时间内,苏羽先后任新海连特委锄奸委员会副书记、保卫部长、社会部长、特委书记、新海连市(1949年11月设立)市委书记等职,为当地打击敌特破坏、恢复整顿秩序作出了积极贡献。
1948年11月6日,淮海战役打响。苏羽和谷牧(曾任国务院副总理)等带领干部,于次日17时许到达新浦区(2014年,连云港市新浦区与海州区合并为新的海州区,新浦区建制撤销),动员人员与组织物资,积极支援淮海战役。
解放初期,新浦区治安形势非常复杂,土匪与特务的反革命活动十分猖獗。1949年4月,土匪大肆剪割电线,严重影响了全市的各项工作。新海连特委决定剿匪,工作了一段时间却不见效果。苏羽找到负责剿匪的同志说:“我们在战场上打仗都在明处,容易打。今天剿匪就不一样了,咱们在明处,土匪在暗处,土匪看见你穿着军装过来就藏起来了,你咋能抓到他。”之后,公安局改变策略,组织20多个便衣人员化装侦察,终于发现某处铁道边有个饭店,经常有可疑人聚集,便衣人员就隐蔽在饭店附近的芦苇荡里守侯。一天夜里,终于将在饭店就餐后准备搞破坏的几个匪徒抓获。
当时,苏羽还组织破获过一起“水鬼”案。群众传说,“水鬼”经常深夜出没在大街上,模样恐怖,很多居民吓得晚上要几家合住才敢休息,一时人心惶惶。苏羽听说后,挑选组织了抓“水鬼”的队伍,经过跟踪调查,一天深夜巡逻时,抓到两个装“水鬼”的人:他俩反穿皮袄,头戴面具,面具上有两只发光的电灯泡,模样怪异吓人。审讯后得知,两人是特务,专门扮作“水鬼”扰乱治安。破案后,稳定了社会和民心。
1949年的新海连特区还发生过两件大事,一件是国民党海军“黄安舰”起义,另一件是国民党空军伞兵3团起义,毛主席和朱总司令专门发电报电勉起义海军及伞兵。苏羽是这两起历史事件的重要见证人。当时,苏羽任新海连特区警备司令部政委、新海连特委社会部部长,其代表新海连特委到港口向“黄安舰”和伞兵3团的起义官兵表示欢迎和慰问,并在起义队伍中开展工作。伞兵3团的起义,为新中国伞兵输送了第一批业务骨干,加速了中国人民解放军伞兵战斗力的形成。起义后的“黄安舰”则被编入解放军第三野战军,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以来的第一艘战舰。
苏羽是一个足智多谋、能文能武的领导者,为干部讲起课来也是一把好手。徐州日报社原副总编张立人回忆:“我在新海连建国学校学习时,特区社会部部长苏羽为我们讲授《社会发展史》,他理论水平高,语言生动,旁征博引,逻辑严密,令人信服。他还非常平易近人,业余时间经常和青年人一起打篮球、打乒乓球,深受大家欢迎。”
1949年10月,经中共中央及华东局批准,中共新海连市委于10月28日宣告成立(新海连特区改称新海连市,1961年9月更名为连云港市),苏羽被任命为市委书记,成为新中国成立后连云港市的第一任市委书记。1950年3月,苏羽离开连云港赴山东济南工作。
鞠躬尽瘁为人民
苏羽曾任山东省人民法院党组书记兼副院长、省政法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等职。1953年,我国开始大规模经济建设后,苏羽被中央调往东北参加国家重点工程建设。从1954年2月起,苏羽先后任冶金部杨家杖子矿务局局长,辽宁省有色金属局局长、省冶金厅厅长、省经委主任。1962年后,苏羽任中共辽宁省委常委、省政府常务副省长兼计委主任,中共辽宁省抚顺市委第一书记等职。他以对党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带领群众艰苦奋斗,为建设钢铁、煤、电、炼油等基础工业和轻纺、电子工业等努力工作。1967年至1971年,苏羽受到不公正对待。1972年,苏羽恢复工作,先后任辽宁省革命委员会工交组副组长,中共辽宁省委常委、省革委会副主任。1975年,苏羽任中共辽宁省委书记(有第一书记)。他以极大的革命热情努力工作,为加快辽宁省的经济建设,恢复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不懈努力。
1979年1月,苏羽被调至安徽省工作,任中共安徽省委书记(有第一书记)、两淮煤炭建设总指挥部党委第一书记等职。他坚决贯彻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注重调查研究,为全省重点工程建设和地方煤矿建设,为促进安徽省的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作出了贡献。
1983年4月,苏羽任安徽省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主任、党组副书记。他认真履行职责,密切联系群众,为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为加强人大常委会的工作和促进全省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做了大量工作。
1986年1月,苏羽退出领导岗位,仍担任安徽省老年大学校长、省老龄问题委员会主任、省消费者协会名誉会长等职。1989年10月30日,苏羽因病在安徽省合肥市逝世,享年72岁。
![]() |
|
![]() |
焦作网免责声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