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屏君
经典山阳
沁阳市常平乡山路平行政村位于丹河峡谷风景区,距离沁阳市区约15.5公里。该村坐落在四面环山的小盆地中,丹河水从村旁流过,其隔河与博爱县的许湾、吴窑、于庄等村庄相望。山路平行政村辖庙岭后、山路平、李沟、尚庄、闹沟、四渡、大滑石7个自然村,共有山区耕地900亩、村民1312人。
曾几何时,当地人一直认为山路平的村名由来是因为村子位于山路平坦的地方,就连《沁阳市地名志》亦载:“因崎岖的山路到此开始变平坦,故名。”
2024年12月11日,《沁阳地名故事》编纂小组一行3人深入丹河峡谷山路平村,走访八旬老翁、采访村委会领导,获知了很多关于山路平地名的故事。
刘氏三兄弟的故事
明洪武年间,从山西洪洞县大槐树迁下来弟兄三人,刘大、刘二和刘三。在老家时,三人的祖上是铁匠,既炼铁又打铁,家族一直过着殷实的生活。刘大作为兄长,稳重老成、处事谨慎,不忘父亲遗嘱:要把家带好,兄弟之间要团结互助,继承家业。刘二憨厚敦实、吃苦耐劳,长年跟随父亲采矿炼铁,练就了一身力气,但平时沉默寡言。最让刘大放心不下的是三弟。刘三长得瘦弱矮小,虽然不如大哥和二哥那样身板硬实,但遇事肯动脑筋想办法,一肚子鬼点子。
三人下山后落户到了丹河东岸、现在的博爱县酒奉村。在刘大的带领下,兄弟三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开荒种田,割草喂牛,过上了农耕生活,虽然不算富裕,但也顾住了温饱。
天生不安分的老三整天不出工也不喂牛,总是待在家里。俗话说:长兄如父,老向小。大哥开始还是劝说三弟下地干活,时间久了,心疼他吃不了种地的苦,也就由他去了。
有一天,老大、老二劳作回来,却不见三弟。这下可急坏了全家人,他们发动邻居一起寻找,几天下来仍然不见踪影。这可咋办?村北的太行山里常有狼、豹子等野兽出没,该不会是让野兽叼了去?找寻多日,活不见人、死不见尸,一家人急得团团转。
两个多月后,老三突然回来了,让一家人又惊又喜,赶忙围着问长问短。
原本瘦削的老三变得更加黑瘦,衣不遮体,伤痕累累。但他精神很好,喜形于色,拿着一块石头展示给家人:“大哥、二哥你们看,这是什么!”
刘大拿在手上端详了许久,又用舌头舔了舔,疑惑地说:“好像是铁矿石,爹在世时常带咱们上山选矿。哪来的?”老三忘了饥饿疼痛,见大哥对这块石头感兴趣,眉飞色舞地告诉家人这两个多月的行踪。
原来,老三看着全家人没黑没白地劳作,仅仅顾个温饱,就琢磨:村后就是大山,那里有没有铁矿石呢?要是有,何不把爹传给我们的手艺重拾起来?炼铁要比种地强,有了铁,周边农民的铁器也不会从外地买了。由于心里没底,他把这个想法藏在心里,瞒着大家独自一人偷偷进了太行山,开始了探矿之路。渴了,喝口丹河水;饿了,摘几颗野果子充饥;天黑了,住山洞点起火堆取暖;遇到野兽,就用木棍驱赶……就这样,他翻山越岭、涉水渡河,走了九九八十一天,终于在丹河峡谷的一片土坡上,找到了几块铁矿石。他顾不得浑身的伤痛,日夜兼程赶了回来。
“三炉坪”变成“山路平”
本以为大哥会高兴,可是,刘大并没有因为三弟找到了可以谋生的铁矿石而高兴,反而把老三摁倒在地狠狠地抽了十几荆条。他边抽边骂:“叫你乱跑,不言语一声,把全家都快急死了!”大嫂拼命护着老三:“三弟能平安回来就烧高香了,你干吗朝死里打?要打就先打死俺吧!”老大停下手,忽而扔下荆条,抱住瘦骨嶙峋的三弟大哭起来。他一边哭,一边摸着三弟身上的伤痕心疼地说:“爹把你托付给俺,你要有个三长两短,让大哥可怎么活?”老三跪在大哥面前含泪保证:“大哥,俺向你保证,今后听你的话,再也不乱跑了,好好种地。”大嫂也在一边直抹眼泪。
一向沉默寡言的刘二拉起大哥和三弟,说:“大哥,要不让三弟领着咱俩进山看看?真能把炼铁炉架起来,或许比土里刨食强。”
老大想想也对,祖上世代炼铁远近闻名,那是多么风光,现如今要是能够重振家业,对祖宗也有个交代。缓了几天后,老三养足了精神,就领着两个哥哥进了山。
果不出所料,不光在丹河峡谷的大山中找到了大片的优质铁矿石,还在丹河岸边发现了一大片长草的坪地。这里有山有水有柴烧,真是个好地方。
“大哥,咱们可以先在这片平地上建一座炉,要是能炼出铁,再考虑以后的事。”老三给大哥出主意。刘大看看二弟,刘二知道大哥想听听自己的意见,就说:“俺看行,大哥叫咋干,俺就咋干。”
兄弟一条心,黄土变成金。说干就干,兄弟三人经过周密计划,动员全家老小仿照老家的样子建起了第一座炼铁炉。他们从山西挑来了焦炭,把山上采来的矿石投到炉中,点火开炼。经过几次失败、几次改进后,终于炼出了第一炉铁水。
有了铁,兄弟三人又建起了一个打铁炉,用自家炼出的铁打制些锄头、镰刀、马掌、耙齿等农具。兄弟三人在这片坪地上又建了房屋和牛圈,后来干脆把家从酒奉村搬了过来,日夜守护炼铁炉。这片青山绿水之地自此有了生机。
二弟和三弟到了结婚的年龄,大哥和大嫂就做主给两位兄弟娶了媳妇,分家另过。兄弟二人也在大哥的帮助下,另立门户各自建起了炼铁炉。
后来,寂寞的大山中又迁来了张姓、陈姓、王姓、杨姓、廉姓、贺姓等人家,逐渐热闹了起来。有了人就有了村庄,有了村庄就得有个名字。因刘氏三兄弟的三座炼铁炉建在这片坪地上,就取名“三炉坪”,后来叫来叫去转了音,才变成了现在的“山路平”。
(本文得到杨青林、王中国、贺凤岐等人的大力支持)
![]() |
![]() |
|
![]() |
焦作网免责声明: | |||||||
|
沁阳市常平乡山路平行政村位于丹河峡谷风景区,距离沁阳市区约15.5公里。该村坐落在四面环山的小盆地中,丹河水从村旁流过,其隔河与博爱县的许湾、吴窑、于庄等村庄相望。山路平行政村辖庙岭后、山路平、李沟、尚庄、闹沟、四渡、大滑石7个自然村,共有山区耕地900亩、村民1312人。
曾几何时,当地人一直认为山路平的村名由来是因为村子位于山路平坦的地方,就连《沁阳市地名志》亦载:“因崎岖的山路到此开始变平坦,故名。”
2024年12月11日,《沁阳地名故事》编纂小组一行3人深入丹河峡谷山路平村,走访八旬老翁、采访村委会领导,获知了很多关于山路平地名的故事。
刘氏三兄弟的故事
明洪武年间,从山西洪洞县大槐树迁下来弟兄三人,刘大、刘二和刘三。在老家时,三人的祖上是铁匠,既炼铁又打铁,家族一直过着殷实的生活。刘大作为兄长,稳重老成、处事谨慎,不忘父亲遗嘱:要把家带好,兄弟之间要团结互助,继承家业。刘二憨厚敦实、吃苦耐劳,长年跟随父亲采矿炼铁,练就了一身力气,但平时沉默寡言。最让刘大放心不下的是三弟。刘三长得瘦弱矮小,虽然不如大哥和二哥那样身板硬实,但遇事肯动脑筋想办法,一肚子鬼点子。
三人下山后落户到了丹河东岸、现在的博爱县酒奉村。在刘大的带领下,兄弟三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开荒种田,割草喂牛,过上了农耕生活,虽然不算富裕,但也顾住了温饱。
天生不安分的老三整天不出工也不喂牛,总是待在家里。俗话说:长兄如父,老向小。大哥开始还是劝说三弟下地干活,时间久了,心疼他吃不了种地的苦,也就由他去了。
有一天,老大、老二劳作回来,却不见三弟。这下可急坏了全家人,他们发动邻居一起寻找,几天下来仍然不见踪影。这可咋办?村北的太行山里常有狼、豹子等野兽出没,该不会是让野兽叼了去?找寻多日,活不见人、死不见尸,一家人急得团团转。
两个多月后,老三突然回来了,让一家人又惊又喜,赶忙围着问长问短。
原本瘦削的老三变得更加黑瘦,衣不遮体,伤痕累累。但他精神很好,喜形于色,拿着一块石头展示给家人:“大哥、二哥你们看,这是什么!”
刘大拿在手上端详了许久,又用舌头舔了舔,疑惑地说:“好像是铁矿石,爹在世时常带咱们上山选矿。哪来的?”老三忘了饥饿疼痛,见大哥对这块石头感兴趣,眉飞色舞地告诉家人这两个多月的行踪。
原来,老三看着全家人没黑没白地劳作,仅仅顾个温饱,就琢磨:村后就是大山,那里有没有铁矿石呢?要是有,何不把爹传给我们的手艺重拾起来?炼铁要比种地强,有了铁,周边农民的铁器也不会从外地买了。由于心里没底,他把这个想法藏在心里,瞒着大家独自一人偷偷进了太行山,开始了探矿之路。渴了,喝口丹河水;饿了,摘几颗野果子充饥;天黑了,住山洞点起火堆取暖;遇到野兽,就用木棍驱赶……就这样,他翻山越岭、涉水渡河,走了九九八十一天,终于在丹河峡谷的一片土坡上,找到了几块铁矿石。他顾不得浑身的伤痛,日夜兼程赶了回来。
“三炉坪”变成“山路平”
本以为大哥会高兴,可是,刘大并没有因为三弟找到了可以谋生的铁矿石而高兴,反而把老三摁倒在地狠狠地抽了十几荆条。他边抽边骂:“叫你乱跑,不言语一声,把全家都快急死了!”大嫂拼命护着老三:“三弟能平安回来就烧高香了,你干吗朝死里打?要打就先打死俺吧!”老大停下手,忽而扔下荆条,抱住瘦骨嶙峋的三弟大哭起来。他一边哭,一边摸着三弟身上的伤痕心疼地说:“爹把你托付给俺,你要有个三长两短,让大哥可怎么活?”老三跪在大哥面前含泪保证:“大哥,俺向你保证,今后听你的话,再也不乱跑了,好好种地。”大嫂也在一边直抹眼泪。
一向沉默寡言的刘二拉起大哥和三弟,说:“大哥,要不让三弟领着咱俩进山看看?真能把炼铁炉架起来,或许比土里刨食强。”
老大想想也对,祖上世代炼铁远近闻名,那是多么风光,现如今要是能够重振家业,对祖宗也有个交代。缓了几天后,老三养足了精神,就领着两个哥哥进了山。
果不出所料,不光在丹河峡谷的大山中找到了大片的优质铁矿石,还在丹河岸边发现了一大片长草的坪地。这里有山有水有柴烧,真是个好地方。
“大哥,咱们可以先在这片平地上建一座炉,要是能炼出铁,再考虑以后的事。”老三给大哥出主意。刘大看看二弟,刘二知道大哥想听听自己的意见,就说:“俺看行,大哥叫咋干,俺就咋干。”
兄弟一条心,黄土变成金。说干就干,兄弟三人经过周密计划,动员全家老小仿照老家的样子建起了第一座炼铁炉。他们从山西挑来了焦炭,把山上采来的矿石投到炉中,点火开炼。经过几次失败、几次改进后,终于炼出了第一炉铁水。
有了铁,兄弟三人又建起了一个打铁炉,用自家炼出的铁打制些锄头、镰刀、马掌、耙齿等农具。兄弟三人在这片坪地上又建了房屋和牛圈,后来干脆把家从酒奉村搬了过来,日夜守护炼铁炉。这片青山绿水之地自此有了生机。
二弟和三弟到了结婚的年龄,大哥和大嫂就做主给两位兄弟娶了媳妇,分家另过。兄弟二人也在大哥的帮助下,另立门户各自建起了炼铁炉。
后来,寂寞的大山中又迁来了张姓、陈姓、王姓、杨姓、廉姓、贺姓等人家,逐渐热闹了起来。有了人就有了村庄,有了村庄就得有个名字。因刘氏三兄弟的三座炼铁炉建在这片坪地上,就取名“三炉坪”,后来叫来叫去转了音,才变成了现在的“山路平”。
(本文得到杨青林、王中国、贺凤岐等人的大力支持)
![]() |
|
![]() |
焦作网免责声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