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影院在线观看版_亚洲综合大片69999_在线观看视频一区二区三区_免费在线精品视频_九九在线视频_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在线

二维码

扫一扫加入微信公众号

Top
网站首页 新闻 国内 国际 河南 焦作
时政要闻 专题 直播 网视 网谈 网评
今日头条 汽车 旅游 经济 美食
焦作关注 房产 娱乐 体育 市场
 焦作日报 手机报 经典微视频
 焦作晚报 “焦作+”客户端
 经典山阳 小记者 焦作论坛
 网上投稿 记 协 订报服务
  您现在的位置: 焦作网 > 辟谣平台 > 媒体求证 > 正文

辟谣平台

媒体盘点2017十大假新闻
更新时间:2020-4-20 9:28:43    来源: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本文摘自新闻记者年度虚假新闻研究课题组:《2017年虚假新闻研究报告》,原题为《2017年十大假新闻》)

  这是《新闻记者》杂志自2002年以来第17次推出年度十大假新闻评选。

  一、2017年虚假新闻的基本特点

  虚假新闻总体数量、影响力较前几年有明显下降的迹象;

  主要集中于社会新闻领域,因而容易放松警惕引起忽视。

  社交媒体往往既是虚假新闻出现的源头,又不时在传播过程中成为助推器。

  专业媒体的失守和溃败令人扼腕。很多假新闻首先发布在自媒体,专业媒体仅经过简单复制粘贴,便造成假新闻扩散,伤害的则是新闻业的信誉和权威。

  二、十大典型案例

  1.河南大学生娶同学妈妈

  【刊播时间】2017年1月2日

  【“新闻”】1月2日,中国青年网刊发新闻《大学生娶同学妈妈 背后隐藏的真相竟是这样》,新闻来源显示是宁夏在线,文中称:一位21岁的帅气大学生迎娶一位比自己大了34岁离婚中年大妈,然而这位大妈竟然是自己大学同学的亲生母亲。人民网、中国日报网、网易等纷纷转载。

  【真相】1月3日,河南省公安厅官方微博“平安中原”辟谣称,类似谣言已在多地传播数年。经警方调查发现,早在2013年类似的消息就曾出现,涉及广东广州、江苏无锡、福建平潭等不同地方。这些消息内容雷同,所用的配图也几乎一致,并都提及某种保养品或美容项目,涉嫌恶意营销。

  【点评】这条“新闻”除了猎奇之外,看不到有何社会价值。对这样没有明确时间、地点、人物等要素的稿件,一看就会对它心生狐疑。本刊微信公号曾刊文对这条新闻的传播链条做过梳理,过去几年其多次改头换面出现在各种网络媒体上,此次假新闻的源头指向一个叫“宁夏在线”的网站,但是原始页面已找不到,各媒体不负责任地“抓取”转发,引起新一轮的热炒。警方的通报表明,这些“谣言”的背后有商业动机,发布者故意炮制虚假新闻以牟利,媒体则在客观上成了这种恶意造假者的帮凶。

  2.“姚方案”因被认为不合国情全遭否决

  【刊播时间】2017年2月28日

  【“新闻”】2月28日,广州日报刊发报道称:国内知名篮球媒体人杨毅在其公众号中爆料,封闭进行的中国篮球代表大会上,此前刚刚接任篮协主席的姚明提出了联赛改革方案,包括延长联赛,联赛实行南北分区;缩短国家队的集训时间,采取美国“梦之队”式的邀请制度;取消亚洲外援,实行四节四人次方案,结果全部遭否决。之后此消息被各大新媒体平台热传。

  【真相】3月1日,中国篮协举行例行通气会,篮管中心副主任、篮协秘书长白喜林辟谣称:“最近,网上自媒体登出‘姚明改革提案不符合国情被全部否决”的消息,事实是从23号换届大会以来,根本没有这样的情况发生。甚至有人描述我们是‘封闭的中国篮球大会’,但这个代表大会不是封闭的,是公开的、透明的。我们没有进行任何提案议案的活动,这和网上说的完全不一致。”

  【点评】事情的起因是篮球评论员杨毅发表在公号上文章《姚主席,那么干不行》,经过各大门户网站和自媒体的转载与改写,就变成了姚明提案遭否决,甚至引申出姚明篮协主席不好当等新闻。事实却是“根本没提案,谈何否决?”中国篮球的改革由姚明牵头进行规划,引发关注在所难免。正如红网的评论所指出的,虽然这是一则虚假新闻,但是它反映了“很多人对姚明的期待和对改革方案施行阻力的隐忧”。在这个关键时刻,杨毅发表了太有倾向性的公号文章,再经过网站“变形”式的传播,无助于改革的进行,是添乱而非帮忙。

  3.乐天董事长说中国人没骨气

  【刊播时间】2017年3月5日

  【“新闻”】3月5日,中华网刊文《辛东彬狂妄叫嚣:只要乐天打点折 中国人就屁颠跑来买》称:韩国的《环球新闻眼》采访乐天集团会长辛东彬,当记者问及当前中国人抵制乐天,乐天集团有何打算时,辛东彬面露笑容说:“不用担心,他们非常市侩,无骨气无血性,我们降价他们就买。根据以往的经验,他们最多抵制一段时间,像刮阵风。”“他们更关心的是自己的利益,对国家的责任感似乎很淡,不像我们。”

  【真相】3月6日,观察者网刊文《乐天董事长辛东彬说中国人市侩没骨气?这条假新闻是怎么产生的》。文中指出,最早发布这一内容的是一个名为“蓝心阁”的网友。3月3日10点09分,这位网友在某论坛发布一条标为原创的帖子《乐天集团会长:中国人市侩,我们降价他们就买》。帖子的消息源为韩国《环球新闻眼》,但观察者网并未查到该媒体。3月6日,乐天发表澄清声明,否认了传言内容,声明表示韩国根本不存在名为《环球新闻眼》的新闻媒体,并且乐天集团没有接受过任何媒体关于“萨德”与乐天在华业务的采访。

  【点评】每逢类似与别国有争议的事件爆发时,就会有一批趁机消费“民族主义”情绪的虚假新闻被炮制出来。这起假新闻的源头是一位网友在论坛上的原创帖子,经过一位自称为作家的微博网友的转发而被炒热。我们无从知晓这位发布者和转发者的真实动机。就此次虚假新闻的传播而言,这些网友自然要负上一定的责任,但真正让它流传开的却是我们的媒体。在将网帖内容搬到自己的网页时有没有怀疑过它的真实性?有没有去做过必要的求证工作?

  4.温州一女生因迟到2分钟被拒进高考考场

  【刊播时间】2017年6月7日

  【“新闻”】6月7日,一则来源于温州晚报“看温州”客户端的图片新闻被各媒体转载,题为《温州一女生因迟到2分钟被拒绝进入高考考场》。文中称:7日上午9点17分,温州华侨中学考点一位考生因为迟到了2分钟,不能参与上午的考试。现在,考场老师、学校老师都在积极协调、稳定考生情绪,并向她解释说明。

  【真相】6月7日,浙江省温州市教育局在其官方微博发表通报称,温州晚报报道的“温州一女生因迟到2分钟被拒绝进入高考考场”为失实报道。经温州市教育考试院调查核实,今天上午9点17分,温州华侨职业中等专业学校考点,温州护士学校的一位考生迟到17分钟。按照考场规则:开考15分钟后不得进入考点参加当次科目考试。所以该考生被拒绝进入考场。

  【点评】这起假新闻事件的起因在于记者受到消息来源的误导。当地教育部门的通报则明确指出,所谓的迟到2分钟是迟到后允许进入考场的极限时间,即开考15分钟之外的2分钟,而不是开考后的2分钟,难怪被拒绝入内。她们希望通过媒体报道表达自己的不满情绪,却令媒体惨遭“打脸”。虽说虚假新闻的成因并不完全在媒体,但如果在报道时向考场和教育局核实一下事件的经过,就不会出现这样的尴尬了。

  5.留守女童被老师强奸,警方不予立案

  【刊播时间】2017年7月5日

  【“新闻”】7月4日,一个网名为“白衣天使茉莉花”的网友在微博举报称,周口市西华县奉母镇第一中学两名老师多次强奸其在校读书的12岁侄女,他报案后,警方威胁其侄女,不让说出真相,并在各项鉴定还没有出来时就出具了不予立案通知书。这条微博在网络上迅速扩散。7月5日,封面新闻以《河南疑被老师强奸12岁女生自称遭到威胁,警方至今未公布详细案情》为题报道,闽南网、石家庄传媒网等媒体也纷纷以类似标题报道。

  【真相】7月27日晚,周口市公安局通报称,专案组对被举报老师、同宿舍学生及相关师生等进行了调查核实,对被举报的案发现场进行了全面勘查,对提取的物证进行了科学检验,聘请省级医疗机构进行了人身医学检查,以上检查均未发现强奸的事实及证据。

  7月28日,新华社在《“女童遭教师性侵”的诬告闹剧是如何编造出来的?》中指出,因父母常年在湖北务工,2015年,何佳佳(化名)随叔叔何利强(化名)生活,今年6月份,何利强发现侄女换洗的被褥、单子上有斑迹,怀疑其被强奸。起初,何佳佳多次予以否认,但多疑偏执的何利强坚持己见。何利强在侄女否认被强奸后,多次监视其行踪,也未发现异常。何利强又独自到学校展开“调查”长达一周时间。其间,何利强碰到后被其指控的两位老师邵某、何某,欲调看监控视频,两位老师因不负责此职,未予应允。何利强心生不满并猜疑,遂逼问侄女是否被这两位老师强奸。何佳佳仍然否认,但何利强为证实自己的猜疑,对侄女进行殴打、威逼。无中生有的诬告之词就此编造出来。

  【点评】这条新闻的源头又是来自当事人在微博上的举报,封面新闻等媒体将其“落地”变成了新闻。从警方的核查通报来看,举报人为了印证自己的判断,甚至不惜以侄女的名声为代价来诬告他人。在接到警方不予立案的决定后,举报人在多人帮助下,策划并注册了微博账号发布虚假新闻,引发社会关注。虽然这起虚假新闻主要是由于举报人信口雌黄而造成的,但媒体在报道时未能尽到核实的责任,对所谓的“弱者”的举报信息全盘采信,而罔顾事实真相,全然没有预判有些人会因故撒谎的可能性。

  6.农妇怒撕毒蛇为儿加菜

  【刊播时间】2017年8月10日

  【“新闻”】8月10日,自媒体公号“长江警笛”刊发《十堰一农妇遭五步蛇空袭 怒撕毒蛇为儿加菜》,文中称:十堰竹山一名农妇山中骑摩托车时,一条剧毒的五步蛇突然从天而降,将其手部咬伤。农妇想到可以为久别的儿子做一道菜,不顾危险,与毒蛇展开激烈较量。虽然腿部又被咬伤,她最终将蛇杀死。农妇对伤口进行紧急处理后通知家人,后被送往医院救治,目前已脱离生命危险。随即这篇文章被多家媒体转载,很快被推上了微博热搜。

  【真相】8月10日晚,不少自称知情人士的网友在网上爆料,称此消息中提到的时间地点、起因经过全部错误。农妇的女儿也在微博上辟谣,称自己一家住在贵州省印江县,并不是湖北省十堰市。8月11日下午,当事人的女儿接受红星新闻采访表示,其母此前并没有与蛇打交道的经历,家里虽有一个弟弟,但母亲当时并没有“杀蛇为儿做菜”的想法。

  【点评】新闻中描述的种种细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令人为农妇的勇气和母爱而动容。只可惜事实的真相并不如新闻中所述。首先,新闻发生在贵州印江,却被自媒体“长江警笛”张冠李戴为湖北十堰,湖北日报将其当作奇闻在微博上发布时激起了印江方面的强烈反弹。其次,农妇“手撕”毒蛇的事情虽然存在,但并没有那么强的戏剧性,所谓“为儿加菜”的说法更属想当然了。就“新闻”本身而言,时间、地点、人物等要素都描述得很清楚,要不是有当事人否认,还真是很难判断真假。一些传统媒体的官微不经核实,照搬照转,这么不专业的新闻操作,难怪招来网友一片骂声。

  7.老人抚养孙子14年考上复旦,发现“去世”儿子还活着

  【刊播时间】2017年9月7日

  【“新闻”】 9月7日,“重庆晨报上游新闻”等媒体转载“楚天金报微信公众号”的报道《老人独自养孙子14年考上复旦 发现去世儿子“复活”》,引发网友对世态人情、世道人心的热议。文章称,王秀德是湖北襄阳市双沟镇的一个普通农民,有三个儿子。14 年前小儿子王志文不幸病故,小儿媳也意外失踪,自此他开始抚养5岁的小孙子瞳瞳。瞳瞳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去年更是以优异成绩考取了复旦大学。今年暑假,王秀德无意中看到瞳瞳手机,发现儿子、儿媳和孙子的合影,他才知道儿子没死,儿媳失踪也是假的。

  【真相】9月12日,《楚天快报》刊文,称《老人抚养孙子14年考上复旦,发现“去世”儿子还活着》被证实为假新闻。当地媒体深入文中所说的事件发生地核查,发现该“新闻”是捏造。经卧龙镇政府核实,照片中的老人确为该镇谭庄村一位名叫王修德的老人,但实际是自媒体号 “麒琅曦”先前发布的《八旬老人菜地被淹》一文中的当事人。而当地警方和镇政府介入调查后,查出“麒琅曦”真实身份是襄阳某监狱教育科副科长何某,目前已被单位停职。谈及撰写这篇文章的初衷,何某称,他写的是文学作品。

  【点评】这条“新闻”里,复旦大学、死人复活都是很能吸引流量的关键词。老人独自抚养孙子考上复旦大学,确实是正能量满满的一条“正面报道”。“新闻”里有名有姓有地点,还配上了当事人的照片,具备了新闻的基本要素。只是事情太过匪夷所思,反而容易让人生疑。事实证明,这则以新闻形式撰写的文章其实是一位监狱教育科副科长何某的“文学创作”,原本发在自媒体上。应该说,何某以自己的写作风格搞“文学创作”无可厚非,但我们的媒体不辨真伪,屡屡上当,如此“拿来主义”岂不可悲?

  8.终身创业老人褚时健去世

  【刊播时间】2017年9月13日

  【“新闻”】9月13日10点53分,新浪微博认证为“并购专家、中国金融博物馆理事长”,拥有380多万粉丝的@王巍W 发了一条微博,称“最励志的终身创业老人褚时健于9月13日逝世”。最励志的终身创业老人褚时健走了!褚时健是有名的“中国烟草大王”,曾被评为全国“十大改革风云人物”,1999年1月9日,褚时健因贪污受贿被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减刑后,2011年褚时健刑满释放。2014年12月18日,褚时健获第九届人民网企业社会责任奖“特别致敬奖”。2017年9月13日仙逝。虽然这条微博不到半小时就删除了,但各大媒体早已竞相转载,在社交媒体刷屏。

  【真相】9月13日11点32分,人民日报客户端发文辟谣《“创业老人褚时健逝世”经核实系谣言》,文中称,人民日报记者已和褚时健亲友联系证实该消息系谣传。据褚时健儿子接受采访时的回应,褚老在“被逝世”时,还去菜市场走了一个小时买了菜。因为谣言越传越厉害,当天中午,褚时健特意录制了一条视频发到网上,亲自现身辟谣。

  【点评】这些年来总有名人“被死亡”的虚假信息在网上流传,这次遭殃的是褚时健。王巍在微博中没有透露他的消息来源,但显然没有向老人家属求证。尽管不到半小时王巍就删除了微博,但大V的能量还是不容小觑,这条消息已在瞬间不胫而走。有意思的是,媒体热衷于抢发王巍发布的假消息,在消息被否定后,却常常不愿意跟踪澄清、辟谣、更正信息,听任其继续谬传。多年来,类似名人“被死亡”剧目频频上演,令诸多当事人不堪其扰。但媒体却似乎很少从中吸取教训,于是“被死亡”事件绵绵不断,屡禁不绝,为公众所耻笑,情何以堪?

  9.三名女子赴韩整形离境在海关被扣

  【刊播时间】2017年10月9日

  【“新闻”】10月9日,东方头条国际频道刊登《三名中国女子去韩国整容 因和护照照片不符滞留机场》称,据外媒报道,三名中国女子趁着假期去韩国整容,回国时因为外貌和护照上照片不符,导致滞留韩国机场。面部整容通常需要一些恢复时间,这三位女士准备登机的时候,脸部肿胀,包裹着绷带。三人滞留机场的照片吸引了许多网友的关注以及引发幽默的评论。香港《东方日报》等媒体纷纷转载报道,内地多家媒体随即跟进报道。

  【真相】10月11日,腾讯较真频道辟谣:《较真独家对话拍照者,还原“整容三女机场被扣”假新闻始末》,称图片拍摄者介绍,10月5日下午1点多拍照发了朋友圈,照片拍摄地是韩国首尔东大门新罗免税店地下一层会员中心,这家新罗免税店位于首尔市中区东湖路249号,并非网传的机场和韩国海关。三位女士当时也不是被海关扣下,而是在排队等待办会员卡。

  【点评】图片在脱离具体情境后,很容易被人误读。这条新闻就是非常典型的表现,图片上的内容是真实的,而围绕图片产生的图说却与事实毫无关联。我们无法勾勒出这条假新闻产生的全部链条,唯一能确认的就是社交媒体成为虚假新闻出炉的温床,而新闻网站则成为“鉴定者”“背书者”“确认者”。从朋友圈到微博,再到新闻网站,一条虚假信息实现了向新闻报道的“成功”一跃。

  10.莱阳14岁神童与麻省理工学院签约

  【刊播时间】2017年12月1日

  【“新闻”】12月1日,山东莱阳教育部门通过官网发布山东莱阳小神童的消息,多家媒体对此进行了报道——6岁编程、8岁建网站、13岁创办公司、14岁被麻省理工录取成为“预科生”,参加高峰论坛、发表主题演讲、参加国际大赛获奖……自古英雄出少年,14岁少年考入世界最顶尖大学,创造了莱阳教育年龄最小考入世界顶尖大学的历史。此外,他还收到了清华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和南方科技大学等国内外知名大学发出的考察函。

  【真相】12月11日晚间,莱阳市教育体育局发布《关于“莱阳第二实验中学李某某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成功签约”事件的调查处理情况》。称,由于核实不严,导致12月1日发布的“莱阳第二实验中学李某某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成功签约”为失实消息。12月11日,华南理工大学官方微信也发布消息称:“经核实,我校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并未向该同学发送过此邮件,该学院办公室也没有姓名为王坤的工作人员。”麻省理工学院曾对北京青年报报记者回复称,不会主动去签下一个学生,所有的学生都是在高中最后一年开始申请。

  【点评】这起事件早在山东莱阳教育部门发布消息时,就引起了网友们的质疑。据媒体披露,稿件系由莱阳教育系统宣传员所写,是“宣传需要”。直到11日,不得不再发消息进行澄清。这样一则报道提供了很多信息,看似真实但也很容易证伪,却偏偏无人核实。主要原因在于, “神童”的话题能够引起公众的强烈兴趣,而发布消息的又是当地的教育部门,有了政府部门的背书,媒体就自然放弃了对信息的核实。后续的新闻虽然热闹,但对当事人为何造假却言之甚少。国家机关通过自媒体直接发布新闻,是融合媒体时代的重要特点,它们的信息具有较高的可信性乃至权威性。但由于国家机关自媒体操作者一般缺乏新闻专业训练,同时出于自身利益考量往往可能使有关信息带上自己的主观意图,发生夸大、偏差,甚至成为虚假新闻。这个问题有待研究解决。

文章编辑:杨铭 
焦作网免责声明:

本网所有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转载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即可处理。
刊发、转载的稿件,作者可联系本网申领稿酬。


媒体盘点2017十大假新闻
2020-4-20 9:28:43    来源: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本文摘自新闻记者年度虚假新闻研究课题组:《2017年虚假新闻研究报告》,原题为《2017年十大假新闻》)

  这是《新闻记者》杂志自2002年以来第17次推出年度十大假新闻评选。

  一、2017年虚假新闻的基本特点

  虚假新闻总体数量、影响力较前几年有明显下降的迹象;

  主要集中于社会新闻领域,因而容易放松警惕引起忽视。

  社交媒体往往既是虚假新闻出现的源头,又不时在传播过程中成为助推器。

  专业媒体的失守和溃败令人扼腕。很多假新闻首先发布在自媒体,专业媒体仅经过简单复制粘贴,便造成假新闻扩散,伤害的则是新闻业的信誉和权威。

  二、十大典型案例

  1.河南大学生娶同学妈妈

  【刊播时间】2017年1月2日

  【“新闻”】1月2日,中国青年网刊发新闻《大学生娶同学妈妈 背后隐藏的真相竟是这样》,新闻来源显示是宁夏在线,文中称:一位21岁的帅气大学生迎娶一位比自己大了34岁离婚中年大妈,然而这位大妈竟然是自己大学同学的亲生母亲。人民网、中国日报网、网易等纷纷转载。

  【真相】1月3日,河南省公安厅官方微博“平安中原”辟谣称,类似谣言已在多地传播数年。经警方调查发现,早在2013年类似的消息就曾出现,涉及广东广州、江苏无锡、福建平潭等不同地方。这些消息内容雷同,所用的配图也几乎一致,并都提及某种保养品或美容项目,涉嫌恶意营销。

  【点评】这条“新闻”除了猎奇之外,看不到有何社会价值。对这样没有明确时间、地点、人物等要素的稿件,一看就会对它心生狐疑。本刊微信公号曾刊文对这条新闻的传播链条做过梳理,过去几年其多次改头换面出现在各种网络媒体上,此次假新闻的源头指向一个叫“宁夏在线”的网站,但是原始页面已找不到,各媒体不负责任地“抓取”转发,引起新一轮的热炒。警方的通报表明,这些“谣言”的背后有商业动机,发布者故意炮制虚假新闻以牟利,媒体则在客观上成了这种恶意造假者的帮凶。

  2.“姚方案”因被认为不合国情全遭否决

  【刊播时间】2017年2月28日

  【“新闻”】2月28日,广州日报刊发报道称:国内知名篮球媒体人杨毅在其公众号中爆料,封闭进行的中国篮球代表大会上,此前刚刚接任篮协主席的姚明提出了联赛改革方案,包括延长联赛,联赛实行南北分区;缩短国家队的集训时间,采取美国“梦之队”式的邀请制度;取消亚洲外援,实行四节四人次方案,结果全部遭否决。之后此消息被各大新媒体平台热传。

  【真相】3月1日,中国篮协举行例行通气会,篮管中心副主任、篮协秘书长白喜林辟谣称:“最近,网上自媒体登出‘姚明改革提案不符合国情被全部否决”的消息,事实是从23号换届大会以来,根本没有这样的情况发生。甚至有人描述我们是‘封闭的中国篮球大会’,但这个代表大会不是封闭的,是公开的、透明的。我们没有进行任何提案议案的活动,这和网上说的完全不一致。”

  【点评】事情的起因是篮球评论员杨毅发表在公号上文章《姚主席,那么干不行》,经过各大门户网站和自媒体的转载与改写,就变成了姚明提案遭否决,甚至引申出姚明篮协主席不好当等新闻。事实却是“根本没提案,谈何否决?”中国篮球的改革由姚明牵头进行规划,引发关注在所难免。正如红网的评论所指出的,虽然这是一则虚假新闻,但是它反映了“很多人对姚明的期待和对改革方案施行阻力的隐忧”。在这个关键时刻,杨毅发表了太有倾向性的公号文章,再经过网站“变形”式的传播,无助于改革的进行,是添乱而非帮忙。

  3.乐天董事长说中国人没骨气

  【刊播时间】2017年3月5日

  【“新闻”】3月5日,中华网刊文《辛东彬狂妄叫嚣:只要乐天打点折 中国人就屁颠跑来买》称:韩国的《环球新闻眼》采访乐天集团会长辛东彬,当记者问及当前中国人抵制乐天,乐天集团有何打算时,辛东彬面露笑容说:“不用担心,他们非常市侩,无骨气无血性,我们降价他们就买。根据以往的经验,他们最多抵制一段时间,像刮阵风。”“他们更关心的是自己的利益,对国家的责任感似乎很淡,不像我们。”

  【真相】3月6日,观察者网刊文《乐天董事长辛东彬说中国人市侩没骨气?这条假新闻是怎么产生的》。文中指出,最早发布这一内容的是一个名为“蓝心阁”的网友。3月3日10点09分,这位网友在某论坛发布一条标为原创的帖子《乐天集团会长:中国人市侩,我们降价他们就买》。帖子的消息源为韩国《环球新闻眼》,但观察者网并未查到该媒体。3月6日,乐天发表澄清声明,否认了传言内容,声明表示韩国根本不存在名为《环球新闻眼》的新闻媒体,并且乐天集团没有接受过任何媒体关于“萨德”与乐天在华业务的采访。

  【点评】每逢类似与别国有争议的事件爆发时,就会有一批趁机消费“民族主义”情绪的虚假新闻被炮制出来。这起假新闻的源头是一位网友在论坛上的原创帖子,经过一位自称为作家的微博网友的转发而被炒热。我们无从知晓这位发布者和转发者的真实动机。就此次虚假新闻的传播而言,这些网友自然要负上一定的责任,但真正让它流传开的却是我们的媒体。在将网帖内容搬到自己的网页时有没有怀疑过它的真实性?有没有去做过必要的求证工作?

  4.温州一女生因迟到2分钟被拒进高考考场

  【刊播时间】2017年6月7日

  【“新闻”】6月7日,一则来源于温州晚报“看温州”客户端的图片新闻被各媒体转载,题为《温州一女生因迟到2分钟被拒绝进入高考考场》。文中称:7日上午9点17分,温州华侨中学考点一位考生因为迟到了2分钟,不能参与上午的考试。现在,考场老师、学校老师都在积极协调、稳定考生情绪,并向她解释说明。

  【真相】6月7日,浙江省温州市教育局在其官方微博发表通报称,温州晚报报道的“温州一女生因迟到2分钟被拒绝进入高考考场”为失实报道。经温州市教育考试院调查核实,今天上午9点17分,温州华侨职业中等专业学校考点,温州护士学校的一位考生迟到17分钟。按照考场规则:开考15分钟后不得进入考点参加当次科目考试。所以该考生被拒绝进入考场。

  【点评】这起假新闻事件的起因在于记者受到消息来源的误导。当地教育部门的通报则明确指出,所谓的迟到2分钟是迟到后允许进入考场的极限时间,即开考15分钟之外的2分钟,而不是开考后的2分钟,难怪被拒绝入内。她们希望通过媒体报道表达自己的不满情绪,却令媒体惨遭“打脸”。虽说虚假新闻的成因并不完全在媒体,但如果在报道时向考场和教育局核实一下事件的经过,就不会出现这样的尴尬了。

  5.留守女童被老师强奸,警方不予立案

  【刊播时间】2017年7月5日

  【“新闻”】7月4日,一个网名为“白衣天使茉莉花”的网友在微博举报称,周口市西华县奉母镇第一中学两名老师多次强奸其在校读书的12岁侄女,他报案后,警方威胁其侄女,不让说出真相,并在各项鉴定还没有出来时就出具了不予立案通知书。这条微博在网络上迅速扩散。7月5日,封面新闻以《河南疑被老师强奸12岁女生自称遭到威胁,警方至今未公布详细案情》为题报道,闽南网、石家庄传媒网等媒体也纷纷以类似标题报道。

  【真相】7月27日晚,周口市公安局通报称,专案组对被举报老师、同宿舍学生及相关师生等进行了调查核实,对被举报的案发现场进行了全面勘查,对提取的物证进行了科学检验,聘请省级医疗机构进行了人身医学检查,以上检查均未发现强奸的事实及证据。

  7月28日,新华社在《“女童遭教师性侵”的诬告闹剧是如何编造出来的?》中指出,因父母常年在湖北务工,2015年,何佳佳(化名)随叔叔何利强(化名)生活,今年6月份,何利强发现侄女换洗的被褥、单子上有斑迹,怀疑其被强奸。起初,何佳佳多次予以否认,但多疑偏执的何利强坚持己见。何利强在侄女否认被强奸后,多次监视其行踪,也未发现异常。何利强又独自到学校展开“调查”长达一周时间。其间,何利强碰到后被其指控的两位老师邵某、何某,欲调看监控视频,两位老师因不负责此职,未予应允。何利强心生不满并猜疑,遂逼问侄女是否被这两位老师强奸。何佳佳仍然否认,但何利强为证实自己的猜疑,对侄女进行殴打、威逼。无中生有的诬告之词就此编造出来。

  【点评】这条新闻的源头又是来自当事人在微博上的举报,封面新闻等媒体将其“落地”变成了新闻。从警方的核查通报来看,举报人为了印证自己的判断,甚至不惜以侄女的名声为代价来诬告他人。在接到警方不予立案的决定后,举报人在多人帮助下,策划并注册了微博账号发布虚假新闻,引发社会关注。虽然这起虚假新闻主要是由于举报人信口雌黄而造成的,但媒体在报道时未能尽到核实的责任,对所谓的“弱者”的举报信息全盘采信,而罔顾事实真相,全然没有预判有些人会因故撒谎的可能性。

  6.农妇怒撕毒蛇为儿加菜

  【刊播时间】2017年8月10日

  【“新闻”】8月10日,自媒体公号“长江警笛”刊发《十堰一农妇遭五步蛇空袭 怒撕毒蛇为儿加菜》,文中称:十堰竹山一名农妇山中骑摩托车时,一条剧毒的五步蛇突然从天而降,将其手部咬伤。农妇想到可以为久别的儿子做一道菜,不顾危险,与毒蛇展开激烈较量。虽然腿部又被咬伤,她最终将蛇杀死。农妇对伤口进行紧急处理后通知家人,后被送往医院救治,目前已脱离生命危险。随即这篇文章被多家媒体转载,很快被推上了微博热搜。

  【真相】8月10日晚,不少自称知情人士的网友在网上爆料,称此消息中提到的时间地点、起因经过全部错误。农妇的女儿也在微博上辟谣,称自己一家住在贵州省印江县,并不是湖北省十堰市。8月11日下午,当事人的女儿接受红星新闻采访表示,其母此前并没有与蛇打交道的经历,家里虽有一个弟弟,但母亲当时并没有“杀蛇为儿做菜”的想法。

  【点评】新闻中描述的种种细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令人为农妇的勇气和母爱而动容。只可惜事实的真相并不如新闻中所述。首先,新闻发生在贵州印江,却被自媒体“长江警笛”张冠李戴为湖北十堰,湖北日报将其当作奇闻在微博上发布时激起了印江方面的强烈反弹。其次,农妇“手撕”毒蛇的事情虽然存在,但并没有那么强的戏剧性,所谓“为儿加菜”的说法更属想当然了。就“新闻”本身而言,时间、地点、人物等要素都描述得很清楚,要不是有当事人否认,还真是很难判断真假。一些传统媒体的官微不经核实,照搬照转,这么不专业的新闻操作,难怪招来网友一片骂声。

  7.老人抚养孙子14年考上复旦,发现“去世”儿子还活着

  【刊播时间】2017年9月7日

  【“新闻”】 9月7日,“重庆晨报上游新闻”等媒体转载“楚天金报微信公众号”的报道《老人独自养孙子14年考上复旦 发现去世儿子“复活”》,引发网友对世态人情、世道人心的热议。文章称,王秀德是湖北襄阳市双沟镇的一个普通农民,有三个儿子。14 年前小儿子王志文不幸病故,小儿媳也意外失踪,自此他开始抚养5岁的小孙子瞳瞳。瞳瞳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去年更是以优异成绩考取了复旦大学。今年暑假,王秀德无意中看到瞳瞳手机,发现儿子、儿媳和孙子的合影,他才知道儿子没死,儿媳失踪也是假的。

  【真相】9月12日,《楚天快报》刊文,称《老人抚养孙子14年考上复旦,发现“去世”儿子还活着》被证实为假新闻。当地媒体深入文中所说的事件发生地核查,发现该“新闻”是捏造。经卧龙镇政府核实,照片中的老人确为该镇谭庄村一位名叫王修德的老人,但实际是自媒体号 “麒琅曦”先前发布的《八旬老人菜地被淹》一文中的当事人。而当地警方和镇政府介入调查后,查出“麒琅曦”真实身份是襄阳某监狱教育科副科长何某,目前已被单位停职。谈及撰写这篇文章的初衷,何某称,他写的是文学作品。

  【点评】这条“新闻”里,复旦大学、死人复活都是很能吸引流量的关键词。老人独自抚养孙子考上复旦大学,确实是正能量满满的一条“正面报道”。“新闻”里有名有姓有地点,还配上了当事人的照片,具备了新闻的基本要素。只是事情太过匪夷所思,反而容易让人生疑。事实证明,这则以新闻形式撰写的文章其实是一位监狱教育科副科长何某的“文学创作”,原本发在自媒体上。应该说,何某以自己的写作风格搞“文学创作”无可厚非,但我们的媒体不辨真伪,屡屡上当,如此“拿来主义”岂不可悲?

  8.终身创业老人褚时健去世

  【刊播时间】2017年9月13日

  【“新闻”】9月13日10点53分,新浪微博认证为“并购专家、中国金融博物馆理事长”,拥有380多万粉丝的@王巍W 发了一条微博,称“最励志的终身创业老人褚时健于9月13日逝世”。最励志的终身创业老人褚时健走了!褚时健是有名的“中国烟草大王”,曾被评为全国“十大改革风云人物”,1999年1月9日,褚时健因贪污受贿被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减刑后,2011年褚时健刑满释放。2014年12月18日,褚时健获第九届人民网企业社会责任奖“特别致敬奖”。2017年9月13日仙逝。虽然这条微博不到半小时就删除了,但各大媒体早已竞相转载,在社交媒体刷屏。

  【真相】9月13日11点32分,人民日报客户端发文辟谣《“创业老人褚时健逝世”经核实系谣言》,文中称,人民日报记者已和褚时健亲友联系证实该消息系谣传。据褚时健儿子接受采访时的回应,褚老在“被逝世”时,还去菜市场走了一个小时买了菜。因为谣言越传越厉害,当天中午,褚时健特意录制了一条视频发到网上,亲自现身辟谣。

  【点评】这些年来总有名人“被死亡”的虚假信息在网上流传,这次遭殃的是褚时健。王巍在微博中没有透露他的消息来源,但显然没有向老人家属求证。尽管不到半小时王巍就删除了微博,但大V的能量还是不容小觑,这条消息已在瞬间不胫而走。有意思的是,媒体热衷于抢发王巍发布的假消息,在消息被否定后,却常常不愿意跟踪澄清、辟谣、更正信息,听任其继续谬传。多年来,类似名人“被死亡”剧目频频上演,令诸多当事人不堪其扰。但媒体却似乎很少从中吸取教训,于是“被死亡”事件绵绵不断,屡禁不绝,为公众所耻笑,情何以堪?

  9.三名女子赴韩整形离境在海关被扣

  【刊播时间】2017年10月9日

  【“新闻”】10月9日,东方头条国际频道刊登《三名中国女子去韩国整容 因和护照照片不符滞留机场》称,据外媒报道,三名中国女子趁着假期去韩国整容,回国时因为外貌和护照上照片不符,导致滞留韩国机场。面部整容通常需要一些恢复时间,这三位女士准备登机的时候,脸部肿胀,包裹着绷带。三人滞留机场的照片吸引了许多网友的关注以及引发幽默的评论。香港《东方日报》等媒体纷纷转载报道,内地多家媒体随即跟进报道。

  【真相】10月11日,腾讯较真频道辟谣:《较真独家对话拍照者,还原“整容三女机场被扣”假新闻始末》,称图片拍摄者介绍,10月5日下午1点多拍照发了朋友圈,照片拍摄地是韩国首尔东大门新罗免税店地下一层会员中心,这家新罗免税店位于首尔市中区东湖路249号,并非网传的机场和韩国海关。三位女士当时也不是被海关扣下,而是在排队等待办会员卡。

  【点评】图片在脱离具体情境后,很容易被人误读。这条新闻就是非常典型的表现,图片上的内容是真实的,而围绕图片产生的图说却与事实毫无关联。我们无法勾勒出这条假新闻产生的全部链条,唯一能确认的就是社交媒体成为虚假新闻出炉的温床,而新闻网站则成为“鉴定者”“背书者”“确认者”。从朋友圈到微博,再到新闻网站,一条虚假信息实现了向新闻报道的“成功”一跃。

  10.莱阳14岁神童与麻省理工学院签约

  【刊播时间】2017年12月1日

  【“新闻”】12月1日,山东莱阳教育部门通过官网发布山东莱阳小神童的消息,多家媒体对此进行了报道——6岁编程、8岁建网站、13岁创办公司、14岁被麻省理工录取成为“预科生”,参加高峰论坛、发表主题演讲、参加国际大赛获奖……自古英雄出少年,14岁少年考入世界最顶尖大学,创造了莱阳教育年龄最小考入世界顶尖大学的历史。此外,他还收到了清华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和南方科技大学等国内外知名大学发出的考察函。

  【真相】12月11日晚间,莱阳市教育体育局发布《关于“莱阳第二实验中学李某某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成功签约”事件的调查处理情况》。称,由于核实不严,导致12月1日发布的“莱阳第二实验中学李某某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成功签约”为失实消息。12月11日,华南理工大学官方微信也发布消息称:“经核实,我校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并未向该同学发送过此邮件,该学院办公室也没有姓名为王坤的工作人员。”麻省理工学院曾对北京青年报报记者回复称,不会主动去签下一个学生,所有的学生都是在高中最后一年开始申请。

  【点评】这起事件早在山东莱阳教育部门发布消息时,就引起了网友们的质疑。据媒体披露,稿件系由莱阳教育系统宣传员所写,是“宣传需要”。直到11日,不得不再发消息进行澄清。这样一则报道提供了很多信息,看似真实但也很容易证伪,却偏偏无人核实。主要原因在于, “神童”的话题能够引起公众的强烈兴趣,而发布消息的又是当地的教育部门,有了政府部门的背书,媒体就自然放弃了对信息的核实。后续的新闻虽然热闹,但对当事人为何造假却言之甚少。国家机关通过自媒体直接发布新闻,是融合媒体时代的重要特点,它们的信息具有较高的可信性乃至权威性。但由于国家机关自媒体操作者一般缺乏新闻专业训练,同时出于自身利益考量往往可能使有关信息带上自己的主观意图,发生夸大、偏差,甚至成为虚假新闻。这个问题有待研究解决。

文章编辑:杨铭 
 

版权声明 | 焦作日报社简介 | 焦作网简介 | 网上订报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焦作日报》遗失声明热线:(0391)8797096 邮编:454002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91)8797000 举报邮箱:[email protected]
河南省“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专项整治工作热线:0371-65598032 举报网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豫ICP备14012713号-1
焦公网安备4108000005 豫公网安备4108020200000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1120180013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号 报业·国贸大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1120180013 电话:(0391)8797000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观看 | 国产成人啪午夜精品网站男同 | 91免费观看视频网站 | 一区二区成人影院 | 亚洲精品少妇一区二区 | 日本成人网址 | 一区精品国产欧美在线 | 91视频合集 | 91精品专区| 91视频app在线观看 | 91免费在线看 | 国产福利在线小视频 | 亚洲欧美综合精品久久成人网无毒不卡 | 国产一级在线视频 | 国产精品一二三不卡 | 免费人成在线观看 | 91伦理视频在线观看 | 在线男人天堂网 | 在线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 在线观看五码 | 1204国产成人精品视频下载 | 91官网视频 | a免费在线 | 午夜手机在线视频 | 国产精品精品久久久久 | 久久久国产区 | 亚洲第一区在线观看 | 国产精品九九九 | 中文字幕一精品亚洲无线一区 | 91精品在线观看入口 |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免费看京 | 在线蜜桃视频 | 999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91视频在线网站 | 91成人破解版 | 全部免费毛片在线播放 | 全部免费毛片在线播放 | 亚洲精品视频在线观看视频 | 91国内外精品自在线播放 | 91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 国产成人精品亚洲男人的天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