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影院在线观看版_亚洲综合大片69999_在线观看视频一区二区三区_免费在线精品视频_九九在线视频_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在线

二维码

扫一扫加入微信公众号

Top
网站首页 新闻 国内 国际 河南 焦作
时政要闻 专题 直播 网视 网谈 网评
今日头条 汽车 旅游 经济 美食
焦作关注 房产 娱乐 体育 市场
 焦作日报 手机报 经典微视频
 焦作晚报 “焦作+”客户端
 经典山阳 小记者 焦作论坛
 网上投稿 记 协 订报服务
  您现在的位置: 焦作网 > 辟谣平台 > 媒体求证 > 正文

辟谣平台

涂抹姜汁可生发?这些谣言,中老年人要当心
更新时间:2020-4-27 9:11:51    来源: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原标题:涂抹姜汁可生发?这些12月谣言,中老年人要当心

  “涂抹姜汁可生头发?”“吃牡蛎可以壮阳?”“男子偷电瓶车被电身亡家属索赔20万?”“求真”栏目根据人民网舆情中心、腾讯政务舆情部和腾讯较真平台联合课题组发布的12月中老年人易感谣言榜,对其中的医药健康、社会事件等热点谣言进行梳理分析。

  一、涂抹姜汁可生发?

  舆情热度125013 中老年人关注人数估计440.8万

  【传闻】很多人面临脱发的困扰,网传“谢顶的人涂抹姜汁可以生发,只要坚持用新鲜的姜片或姜汁每天擦几次头皮,用不了多久头发就可以重新长出来”。

  【真相】涂抹姜汁生发的做法是不科学的,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皮肤科副主任医师杨淑霞称,现在没有任何的证据来证明姜汁是否有生发作用。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康复科主任秦丽娜称,我们平时称的“秃顶”,大部分都是由于遗传因素引起的,仔细观察头顶的皮肤,会发现很薄很亮,毛孔很小,即毛囊大部分萎缩坏死,如果只靠涂抹姜汁来促进生发,并没有作用,如果力道过大或者频次过多,反而还会加速剩余毛囊的老化。另外,精神压力大和营养不良引起的脱发是可以通过均衡饮食以及合理的睡眠改变的。

  二、吃牡蛎可以壮阳?

  舆情热度111110 中老年人关注人数估计321.8万

  【传闻】网传牡蛎含有大量的氨基酸和锌等丰富的微量元素,其含锌量是所有食物中最高的。锌对生殖器官的发育和性功能的完善至关重要,所以坚持吃一段时间,就能够起到很好的壮阳补肾效果。

  【真相】从营养角度来说,牡蛎中含有的大量矿物质以及微量元素锌,只能帮助提高系统免疫力,这对男性有好处,但是不会让男性产生性欲。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硕士谷传玲表示,并没有研究表明哪种食物有神奇的壮阳效果,还是均衡饮食、适量锻炼、充足睡眠、放松心态更靠谱。

  三、在脸上滚鸡蛋能祛湿?

  舆情热度36520 中老年人关注人数估计251.2万

  【传闻】网传“在脸上滚鸡蛋能祛湿”,潮湿天气时,容易身体发痒、起风包的人,将刚煮好的鸡蛋剥壳后,马上在脸或身上快速滚动。待鸡蛋常温后,剥开会发现其中蛋黄发黑、凹凸不平的情况,据说这就是从人体清除出来的“湿气”“湿毒”。

  【真相】“剥壳的熟鸡蛋反复滚动之后,蛋黄上出现小点”是正常的物理现象,在任何表面上滚都可以出现。蛋黄表面的小点和黑色与“湿毒”“湿气”无关。

  四、食物能排“烟毒”?

  舆情热度65748 中老年人关注人数估计108.3万

  【传闻】网传常吃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绿茶、含硒丰富的食物、含β-胡萝卜素的食物、碱性食物、枇杷和梨,就能够排出因抽烟留在体内的“烟毒”。

  【真相】食物排“烟毒”纯属谣言,没有任何食物能降低吸烟对人体的危害,要想真正解决这个问题,只有戒烟一条路。

  五、洋葱大蒜能净化血液?

  舆情热度16187 中老年人关注人数估计70.8万

  【传闻】最近一篇名为《这6种神奇食物,每吃一口都在净化血液!》的文章在朋友圈广泛流传。文章称洋葱富含前列腺素A和硫氨基酸。其中前列腺素A具有扩张血管、降低血压的作用,可以增加血液流通量,有效防止血栓;硫氨基酸则具有分解血脂、降低血液粘稠度的作用。大蒜是天然的抗菌素,可以杀灭血液中的多种球菌、杆菌、真菌和病毒。生吃大蒜能够促进胰岛素分泌,从而降低血糖水平,预防和治疗糖尿病,同时还能降低胆固醇,促进血管舒张。

  【真相】洋葱既不能降低血压,也不能降低血脂,因为它所含有的前列腺素种类不能参与调解人体活动;洋葱富含槲皮黄酮,有研究发现,槲皮黄酮对高血压一期患者有轻微的降压效果,但是这样的效果只在41%-55%的患者中表现出来,研究进展到最后也未得出槲皮黄酮摄入与血压下降之间的剂量关系。可见,槲皮黄酮距离成为一种普及化的高血压治疗手段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有研究员在培养基中培养细菌,发现大蒜中含有的大蒜素能抑制并消灭病菌,但其实这和“吃大蒜能消灭血液中的细菌”没有任何关系。因为正常情况下,人体血液中不应该存在细菌、真菌等微生物,即便有少量的微生物能够进入血液,也会被血液中的免疫细胞消灭。不能夸大培养基实验和动物实验的结论。

  六、美德宣布癌症疫苗大获成功,癌细胞已扩散也可治愈?

  舆情热度60941 中老年人关注人数估计195.3万

  【传闻】最近网传一篇题为《最新!美德宣布癌症疫苗大获成功,癌细胞已扩散也可痊愈!》的文章。来自美国波士顿达纳癌症研究所和德国缅因兹大学的科研团队同时宣布了一个消息:在他们针对黑色素恶性肿瘤患者的研究中所开发的基因定制疫苗在一期试验中大获成功!美国的临床试验中,总共有6个病人,其中4个人已经完全康复,体内肿瘤细胞含量为0,且已经跟踪了32个月再无复发。而德国提供数据显示,参与治疗实验的13个进展期黑色素瘤病人,其中8个病人在接种后1-2年的时间内一直都没有复发。

  【真相】网传研究确实存在,发表在《自然》杂志上,但获得成功的不是癌症疫苗,而是两个早期临床试验。并不像一般疫苗那样,可以用于健康人。而且试验中综合了手术和其它免疫疗法,不能直接说是癌症疫苗大获成功。由于每个病人的“肿瘤新抗原”都不一样,没有办法先把疫苗生产好,再加上不是所有的基因突变都能产生“肿瘤新抗原”,所以,“癌症疫苗”离正式用来治疗病人还有很远。

  七、 人工耳蜗丢失后,需要再次开颅手术?

  舆情热度443927 中老年人关注人数估计167.3万

  【传闻】12月19日,一则“小伙丢失20万元人工耳蜗,找不到需做开颅手术”的消息上了热搜。网民发帖称,“弟弟的人工耳蜗丢失,目前人是全聋状态,这个定制的耳蜗N6大概价值20多万,通过脑部植入,如果没找到,他可能需要再开颅,把脑袋里面的耳蜗拿出来。跪求所有人帮转发”。

  【真相】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研究中心处长周丽君称,人工耳蜗有体外言语处理器和体内植入两部分。将人工耳蜗的植入部分放进体内是需要手术的,但和“开颅手术”有很大区别。“如果没有故障,植入体内的那部分一般可以终生佩戴。” 该小伙丢的是体外机,只需要重新购买体外机,通过电脑进行匹配就可以了。价格分档次从2万到8万不等,不需要再开颅手术。面对质疑,发帖人李女士20日回应称,“开颅”是因为对医学术语不了解,误以为耳蜗植入就是“开脑袋”。

  八、偷电瓶车被电身亡,小偷家属索赔20万?

  舆情热度102468 中老年人关注人数估计61.9万

  【传闻】网络上流传一则新闻说,武汉刘先生停放在楼下正在充电的电瓶车被小偷看上了,小偷在偷电瓶车时意外身亡。小偷家属向刘先生索赔20万赔偿金,且一分不能少。最后,经法院调解,车主赔偿5万块钱的精神损失费。刘先生说,他住的是老旧小区,业主电动车乱停的情况比较严重,大家都是这样充电的,之所以发生触电,是因为下大雨,电瓶车漏电把小偷电死了。

  【真相】12月20日,武汉市中级人民法院发布情况通报称,“近日我市两级法院高度重视,立即对媒体报道、评述的‘案件’进行了认真的梳理和核查。经查,我市两级法院近年来没有受理过媒体所报道、评述的相关案件或类似案件。我们注意到,报道该‘案件’的首发媒体已自行删除了相关文章。”

  九、我国两三年内要下架60%药品由保健品代替?

  舆情热度23177 中老年人关注人数估计45.2万

  【传闻】12月,一条关于“我国两三年之内要下架60%药品”的消息称,“国家食品药品管理局提出,在未来两三年之内要下架60%的药品,将由保健品和食品代替,全民养生时代已经到来”。

  【真相】12月21日,中国互联网辟谣平台称,“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网站以及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网站,均未发现有这样的正式文件,文中提到的‘国家食品药品管理局发布’等细节纯属瞎编,并且存在一些不法商家虚假宣传某些‘保健食品’功能及效果的导向”。早在2018年3月,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就对类似谣言进行辟谣,要求发布此不实消息的网络媒体平台进行处理。

  十、男子将艾滋病传染给大二女孩?

  舆情热度15654 中老年人关注人数估计12.1万

  【传闻】网上热传的一张微信对话截图中,一名字为“动物无常”的男子炫耀“成功传染艾滋给一名大二女孩”,不仅贴出女生照片,还讲述了细节。一些自媒体热转的《千万不要拿生命去发生性关系!》文章中,也将这张截图作为“心里扭曲、变态”的例子进行分析,引起网民关注和热议。

  【真相】12月7日,公安部网站通报,经查,21岁男子孟某某曾于今年6月在名为“全国大型**俱乐部”的微信群里发布信息,自称患有艾滋病,并以发生性关系的方式故意向一名女大学生传播,还配发了一张自己女友背影的照片。12月3日,经天津市滨海新区大港疾控中心检测,孟某某血液中HIV抗体呈阴性,未感染艾滋病毒。同日,孟某某因寻衅滋事被滨海公安大港分局处以行政拘留15日。

  【月度点评】擦亮双眼,识破伪科学,远离谣言

  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人民网新媒体智库助理研究员朱美娟认为,谣言犹如丛生杂草般生生不息,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部分谣言既是舆论热点,又是中老年群体关注的焦点,在热点话题被广泛传播的过程中便实现了谣言的扩散。例如“北京地铁站小伙丢失人工耳蜗事件”热度极高,而与听力相关的话题本身就容易引起中老年群体的关注,两者结合,“植入人工耳蜗需要开颅”的谣言也便不胫而走。

  另一方面,谣言也非常容易滋生于一些伪“常识”,以一些广为人知的生活常识为基础,辅以科学的外衣,从而达到混淆视听的效果。例如“吸烟对人体有害”是常识,“多吃蔬菜水果有益健康”也是众所周知,于是“食物能排‘烟毒’”的化学逻辑听上去似乎比较合理,但是烟的物理危害源于在肺的沉积,指望食物排毒并没有确切的科学依据,因此“食物能排‘烟毒’”是一个伪常识。

  此外,保健品话题一直跻身于谣言行列,“保健品=养生”本身就对比较重视身体健康的中老年人有着强烈的吸引力,加之表述上采用具体“两三年内”“60%”更增加了信息的可信度。

  提醒网民朋友,对待网络上一些不明来源的“医学奇迹”“生活小百科”消息,不要轻信,应从权威官方渠道获取信息,避免成为谣言的传声筒。(孝金波 曹佳慧)

  *“舆情热度”系媒体、网民就相关案例谣言及辟谣文章报道、讨论情况。数据来源于微信公众平台、QQ空间、微博、新闻报道及新闻跟帖评论等公开场景报道、讨论总量。“预估关注人数”是基于上述不同场景的舆情热度,结合各场景中老年关注用户关注占比情况,以及不同媒体渠道文章的平均曝光量,综合加权计算得出。

文章编辑:杨铭 
焦作网免责声明:

本网所有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转载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即可处理。
刊发、转载的稿件,作者可联系本网申领稿酬。


涂抹姜汁可生发?这些谣言,中老年人要当心
2020-4-27 9:11:51    来源: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原标题:涂抹姜汁可生发?这些12月谣言,中老年人要当心

  “涂抹姜汁可生头发?”“吃牡蛎可以壮阳?”“男子偷电瓶车被电身亡家属索赔20万?”“求真”栏目根据人民网舆情中心、腾讯政务舆情部和腾讯较真平台联合课题组发布的12月中老年人易感谣言榜,对其中的医药健康、社会事件等热点谣言进行梳理分析。

  一、涂抹姜汁可生发?

  舆情热度125013 中老年人关注人数估计440.8万

  【传闻】很多人面临脱发的困扰,网传“谢顶的人涂抹姜汁可以生发,只要坚持用新鲜的姜片或姜汁每天擦几次头皮,用不了多久头发就可以重新长出来”。

  【真相】涂抹姜汁生发的做法是不科学的,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皮肤科副主任医师杨淑霞称,现在没有任何的证据来证明姜汁是否有生发作用。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康复科主任秦丽娜称,我们平时称的“秃顶”,大部分都是由于遗传因素引起的,仔细观察头顶的皮肤,会发现很薄很亮,毛孔很小,即毛囊大部分萎缩坏死,如果只靠涂抹姜汁来促进生发,并没有作用,如果力道过大或者频次过多,反而还会加速剩余毛囊的老化。另外,精神压力大和营养不良引起的脱发是可以通过均衡饮食以及合理的睡眠改变的。

  二、吃牡蛎可以壮阳?

  舆情热度111110 中老年人关注人数估计321.8万

  【传闻】网传牡蛎含有大量的氨基酸和锌等丰富的微量元素,其含锌量是所有食物中最高的。锌对生殖器官的发育和性功能的完善至关重要,所以坚持吃一段时间,就能够起到很好的壮阳补肾效果。

  【真相】从营养角度来说,牡蛎中含有的大量矿物质以及微量元素锌,只能帮助提高系统免疫力,这对男性有好处,但是不会让男性产生性欲。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硕士谷传玲表示,并没有研究表明哪种食物有神奇的壮阳效果,还是均衡饮食、适量锻炼、充足睡眠、放松心态更靠谱。

  三、在脸上滚鸡蛋能祛湿?

  舆情热度36520 中老年人关注人数估计251.2万

  【传闻】网传“在脸上滚鸡蛋能祛湿”,潮湿天气时,容易身体发痒、起风包的人,将刚煮好的鸡蛋剥壳后,马上在脸或身上快速滚动。待鸡蛋常温后,剥开会发现其中蛋黄发黑、凹凸不平的情况,据说这就是从人体清除出来的“湿气”“湿毒”。

  【真相】“剥壳的熟鸡蛋反复滚动之后,蛋黄上出现小点”是正常的物理现象,在任何表面上滚都可以出现。蛋黄表面的小点和黑色与“湿毒”“湿气”无关。

  四、食物能排“烟毒”?

  舆情热度65748 中老年人关注人数估计108.3万

  【传闻】网传常吃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绿茶、含硒丰富的食物、含β-胡萝卜素的食物、碱性食物、枇杷和梨,就能够排出因抽烟留在体内的“烟毒”。

  【真相】食物排“烟毒”纯属谣言,没有任何食物能降低吸烟对人体的危害,要想真正解决这个问题,只有戒烟一条路。

  五、洋葱大蒜能净化血液?

  舆情热度16187 中老年人关注人数估计70.8万

  【传闻】最近一篇名为《这6种神奇食物,每吃一口都在净化血液!》的文章在朋友圈广泛流传。文章称洋葱富含前列腺素A和硫氨基酸。其中前列腺素A具有扩张血管、降低血压的作用,可以增加血液流通量,有效防止血栓;硫氨基酸则具有分解血脂、降低血液粘稠度的作用。大蒜是天然的抗菌素,可以杀灭血液中的多种球菌、杆菌、真菌和病毒。生吃大蒜能够促进胰岛素分泌,从而降低血糖水平,预防和治疗糖尿病,同时还能降低胆固醇,促进血管舒张。

  【真相】洋葱既不能降低血压,也不能降低血脂,因为它所含有的前列腺素种类不能参与调解人体活动;洋葱富含槲皮黄酮,有研究发现,槲皮黄酮对高血压一期患者有轻微的降压效果,但是这样的效果只在41%-55%的患者中表现出来,研究进展到最后也未得出槲皮黄酮摄入与血压下降之间的剂量关系。可见,槲皮黄酮距离成为一种普及化的高血压治疗手段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有研究员在培养基中培养细菌,发现大蒜中含有的大蒜素能抑制并消灭病菌,但其实这和“吃大蒜能消灭血液中的细菌”没有任何关系。因为正常情况下,人体血液中不应该存在细菌、真菌等微生物,即便有少量的微生物能够进入血液,也会被血液中的免疫细胞消灭。不能夸大培养基实验和动物实验的结论。

  六、美德宣布癌症疫苗大获成功,癌细胞已扩散也可治愈?

  舆情热度60941 中老年人关注人数估计195.3万

  【传闻】最近网传一篇题为《最新!美德宣布癌症疫苗大获成功,癌细胞已扩散也可痊愈!》的文章。来自美国波士顿达纳癌症研究所和德国缅因兹大学的科研团队同时宣布了一个消息:在他们针对黑色素恶性肿瘤患者的研究中所开发的基因定制疫苗在一期试验中大获成功!美国的临床试验中,总共有6个病人,其中4个人已经完全康复,体内肿瘤细胞含量为0,且已经跟踪了32个月再无复发。而德国提供数据显示,参与治疗实验的13个进展期黑色素瘤病人,其中8个病人在接种后1-2年的时间内一直都没有复发。

  【真相】网传研究确实存在,发表在《自然》杂志上,但获得成功的不是癌症疫苗,而是两个早期临床试验。并不像一般疫苗那样,可以用于健康人。而且试验中综合了手术和其它免疫疗法,不能直接说是癌症疫苗大获成功。由于每个病人的“肿瘤新抗原”都不一样,没有办法先把疫苗生产好,再加上不是所有的基因突变都能产生“肿瘤新抗原”,所以,“癌症疫苗”离正式用来治疗病人还有很远。

  七、 人工耳蜗丢失后,需要再次开颅手术?

  舆情热度443927 中老年人关注人数估计167.3万

  【传闻】12月19日,一则“小伙丢失20万元人工耳蜗,找不到需做开颅手术”的消息上了热搜。网民发帖称,“弟弟的人工耳蜗丢失,目前人是全聋状态,这个定制的耳蜗N6大概价值20多万,通过脑部植入,如果没找到,他可能需要再开颅,把脑袋里面的耳蜗拿出来。跪求所有人帮转发”。

  【真相】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研究中心处长周丽君称,人工耳蜗有体外言语处理器和体内植入两部分。将人工耳蜗的植入部分放进体内是需要手术的,但和“开颅手术”有很大区别。“如果没有故障,植入体内的那部分一般可以终生佩戴。” 该小伙丢的是体外机,只需要重新购买体外机,通过电脑进行匹配就可以了。价格分档次从2万到8万不等,不需要再开颅手术。面对质疑,发帖人李女士20日回应称,“开颅”是因为对医学术语不了解,误以为耳蜗植入就是“开脑袋”。

  八、偷电瓶车被电身亡,小偷家属索赔20万?

  舆情热度102468 中老年人关注人数估计61.9万

  【传闻】网络上流传一则新闻说,武汉刘先生停放在楼下正在充电的电瓶车被小偷看上了,小偷在偷电瓶车时意外身亡。小偷家属向刘先生索赔20万赔偿金,且一分不能少。最后,经法院调解,车主赔偿5万块钱的精神损失费。刘先生说,他住的是老旧小区,业主电动车乱停的情况比较严重,大家都是这样充电的,之所以发生触电,是因为下大雨,电瓶车漏电把小偷电死了。

  【真相】12月20日,武汉市中级人民法院发布情况通报称,“近日我市两级法院高度重视,立即对媒体报道、评述的‘案件’进行了认真的梳理和核查。经查,我市两级法院近年来没有受理过媒体所报道、评述的相关案件或类似案件。我们注意到,报道该‘案件’的首发媒体已自行删除了相关文章。”

  九、我国两三年内要下架60%药品由保健品代替?

  舆情热度23177 中老年人关注人数估计45.2万

  【传闻】12月,一条关于“我国两三年之内要下架60%药品”的消息称,“国家食品药品管理局提出,在未来两三年之内要下架60%的药品,将由保健品和食品代替,全民养生时代已经到来”。

  【真相】12月21日,中国互联网辟谣平台称,“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网站以及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网站,均未发现有这样的正式文件,文中提到的‘国家食品药品管理局发布’等细节纯属瞎编,并且存在一些不法商家虚假宣传某些‘保健食品’功能及效果的导向”。早在2018年3月,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就对类似谣言进行辟谣,要求发布此不实消息的网络媒体平台进行处理。

  十、男子将艾滋病传染给大二女孩?

  舆情热度15654 中老年人关注人数估计12.1万

  【传闻】网上热传的一张微信对话截图中,一名字为“动物无常”的男子炫耀“成功传染艾滋给一名大二女孩”,不仅贴出女生照片,还讲述了细节。一些自媒体热转的《千万不要拿生命去发生性关系!》文章中,也将这张截图作为“心里扭曲、变态”的例子进行分析,引起网民关注和热议。

  【真相】12月7日,公安部网站通报,经查,21岁男子孟某某曾于今年6月在名为“全国大型**俱乐部”的微信群里发布信息,自称患有艾滋病,并以发生性关系的方式故意向一名女大学生传播,还配发了一张自己女友背影的照片。12月3日,经天津市滨海新区大港疾控中心检测,孟某某血液中HIV抗体呈阴性,未感染艾滋病毒。同日,孟某某因寻衅滋事被滨海公安大港分局处以行政拘留15日。

  【月度点评】擦亮双眼,识破伪科学,远离谣言

  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人民网新媒体智库助理研究员朱美娟认为,谣言犹如丛生杂草般生生不息,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部分谣言既是舆论热点,又是中老年群体关注的焦点,在热点话题被广泛传播的过程中便实现了谣言的扩散。例如“北京地铁站小伙丢失人工耳蜗事件”热度极高,而与听力相关的话题本身就容易引起中老年群体的关注,两者结合,“植入人工耳蜗需要开颅”的谣言也便不胫而走。

  另一方面,谣言也非常容易滋生于一些伪“常识”,以一些广为人知的生活常识为基础,辅以科学的外衣,从而达到混淆视听的效果。例如“吸烟对人体有害”是常识,“多吃蔬菜水果有益健康”也是众所周知,于是“食物能排‘烟毒’”的化学逻辑听上去似乎比较合理,但是烟的物理危害源于在肺的沉积,指望食物排毒并没有确切的科学依据,因此“食物能排‘烟毒’”是一个伪常识。

  此外,保健品话题一直跻身于谣言行列,“保健品=养生”本身就对比较重视身体健康的中老年人有着强烈的吸引力,加之表述上采用具体“两三年内”“60%”更增加了信息的可信度。

  提醒网民朋友,对待网络上一些不明来源的“医学奇迹”“生活小百科”消息,不要轻信,应从权威官方渠道获取信息,避免成为谣言的传声筒。(孝金波 曹佳慧)

  *“舆情热度”系媒体、网民就相关案例谣言及辟谣文章报道、讨论情况。数据来源于微信公众平台、QQ空间、微博、新闻报道及新闻跟帖评论等公开场景报道、讨论总量。“预估关注人数”是基于上述不同场景的舆情热度,结合各场景中老年关注用户关注占比情况,以及不同媒体渠道文章的平均曝光量,综合加权计算得出。

文章编辑:杨铭 
 

版权声明 | 焦作日报社简介 | 焦作网简介 | 网上订报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焦作日报》遗失声明热线:(0391)8797096 邮编:454002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91)8797000 举报邮箱:[email protected]
河南省“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专项整治工作热线:0371-65598032 举报网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豫ICP备14012713号-1
焦公网安备4108000005 豫公网安备4108020200000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1120180013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号 报业·国贸大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1120180013 电话:(0391)8797000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久久精品午夜免费不卡 | 亚洲美女色 |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自拍天堂下载 | www.久久av.com|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免费 | 亚洲免费在线播放 | 91高清视频在线 | 91亚洲夫妻| 91视频网址入口 | 国产精品久久网站 | 一区二区最新免费视频 |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在线视频 | 91视频免费在线观看 | 国产二区久久 | 91大片|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精品视频 | a毛片免费观看 | 国产精品久久网站 | 91精品国产高清久久久久久 | 九九九色 | 国产成人毛片 | 国产成人毛片 | 91先生在线| 九九九伊在人线综合2023 | 国产麻豆精品在线观看 | 成人a视频|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播放 | 91精品久久久久久综合 | 91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 99自拍网 | 国产 日韩 欧美 精品 | 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网站 | 国产不卡一区 | 国产福利在线小视频 | 人人干日日干 | 99不卡| 91免费网站在线观看 | 日韩精品手机在线 | 免费人成在线观看 | 狠狠色丁香婷婷综合橹88 | 91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