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影院在线观看版_亚洲综合大片69999_在线观看视频一区二区三区_免费在线精品视频_九九在线视频_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在线

二维码

扫一扫加入微信公众号

Top
网站首页 新闻 国内 国际 河南 焦作
时政要闻 专题 直播 网视 网谈 网评
今日头条 汽车 旅游 经济 美食
焦作关注 房产 娱乐 体育 市场
 焦作日报 手机报 经典微视频
 焦作晚报 “焦作+”客户端
 经典山阳 小记者 焦作论坛
 网上投稿 记 协 订报服务
  您现在的位置: 焦作网 > 新闻推荐 > 副头条 > 正文

新闻推荐

向筑梦人致敬!习近平这样谈教师
更新时间:2019-9-10 8:52:53    来源:人民网

  桃李春风,师恩难忘。

  古往今来,尊师重道是中华民族代代传承的美德。习近平总书记率先垂范,深入校园走访,倾听教师期盼,深刻阐释教育改革见解,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重要位置。

  “今天的学生就是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主力军,广大教师就是打造这支中华民族‘梦之队’的筑梦人。”对昔日恩师的感念敬重,对教师群体的希冀关怀,尽显习近平对大国教育事业的重视与牵挂。又是一年教师节,让我们一同重温习近平尊师敬教的暖人情怀。

  敬重:感念传道授业之恩,弘扬尊师重教之风

  1965年金秋,12岁的习近平进入北京市八一学校读初中。

  彼时,担任语文老师的陈秋影常在课堂上讲授杜甫的诗,“是那种悲天悯人的、充满人民性的、怀抱苍生的诗歌。”

  下课后,习近平主动与陈秋影交流,表示十分喜爱杜甫这位大诗人,希望多读一些他的作品。

  勤学多思,稳重仁厚,这是陈秋影对少年习近平的印象。

  毕业已逾五十载,但光阴未曾疏离师生间的联络。习近平在外地工作期间,每逢来京开会,他总会抽空拜望教过他课业的老师。当陈秋影将自己新近出版的童话集赠给习近平时,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代省长的他百忙中抽空回信:

  “非常感谢您赠送的儿童文学著作,并对老师在退休之后依然辛勤耕耘不止感到万分敬佩。”

  “尊师敬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正如毛主席对徐特立老人所说的那样:您过去是我的老师,现在仍然是我的老师,将来还是我的老师。老师的恩情我是永远不会忘记的。”

  光阴流转,授业之恩难忘;尺素寸心,师生情谊弥深。

  2014年六一儿童节,习近平在与海淀民族小学师生代表的座谈会上同陈秋影再次会面。回忆起当年的场景,习近平动情地说,“我还记得读初中一年级时,您教我们语文,把课文解释得非常好。”拳拳之心,溢于言表。

  尊师重教,习近平身体力行为全社会作出表率。在他心中,“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承担着让每个孩子健康成长、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任。”

  每年教师节前后,习近平常以视察学校、看望老师或致慰问信等多种方式向广大教师致以节日问候。

  ——2013年9月9日,正在乌兹别克斯坦进行国事访问的习近平,百忙之中不忘向全国广大教师致信慰问。他说:“全社会要大力弘扬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使教师成为最受社会尊重的职业。”

  ——2016年9月9日,习近平来到北京市八一学校看望慰问师生,再次见到曾经的老师们,习近平动情地说,看到各位老师精神这么好,我心里特别高兴。当年老师对我们要求十分严厉,现在回想起来,终生受益。

  ——2019年9月5日,习近平给全国涉农高校的书记校长和专家代表回信,勉励他们“继续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农兴农为己任,拿出更多科技成果,培养更多知农爱农新型人才,为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提高亿万农民生活水平和思想道德素质、促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不断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全党全社会要弘扬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努力提高教师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让广大教师享有应有的社会声望,在教书育人岗位上为党和人民事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这番话,让无数教育工作者倍感欣慰,深受鼓舞。

  希冀:成为塑造学生品格的“大先生”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今天的学生就是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主力军,广大教师就是打造这支中华民族‘梦之队’的筑梦人。”

  对教师,习近平满含敬重之情,更怀有殷殷期望和希冀。

  习近平曾这样描述自己心中的好老师:当老师,就要心无旁骛,甘守三尺讲台,“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教师不能只做传授书本知识的教书匠,要成为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

  教师应勇担重任——

  2013年,在致全国广大教师的慰问信里,习近平强调,“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承担着让每个孩子健康成长、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任。”

  努力做教育改革的奋进者、教育扶贫的先行者、学生成长的引导者是教师的重大责任。

  目前,我国教育仍存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西部地区、农村地区、老少边穷岛地区等尤其需要加大扶持力度。

  “国家发展,一定是共同发展,不能让任何一个地区、任何一个孩子落伍掉队。”习近平的一席话,指明补齐教育短板的方向。越来越多的青年学子投身国家建设、投身教育最落后、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从2000年到2013年,保定学院近百名毕业生自愿到雪域高原、西部边陲教书育人,把青春与梦想安放在西部大地。

  习近平肯定了他们的付出,“多年来,一批批有理想、有担当的青年,像你们一样在西部地区辛勤耕耘、默默奉献,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民族团结进步作出了贡献。”

  教师应甘当人梯——

  2014年,在北京大学,习近平用“铺路石”来形容教师,“教师要时刻铭记教书育人的使命,甘当人梯,甘当铺路石,以人格魅力引导学生心灵,以学术造诣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

  教书育人,甘当人梯,是教师的任务,也是教师的品格。

  上世纪五十年代,出于国家工业建设布局等方面的考虑,交通大学由上海迁往西安。1000多名交大师生背负行囊,手持印着“向科学进军,建设大西北”的红色乘车证,登上西行列车。

  西迁60多年,西安交大至今累计为国育才25万多人,从黄浦江畔到渭水之滨,这群人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开启了一个建设西部科技高地和一流大学的风云甲子。

  时光荏苒,西迁精神历久弥新。2017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对西安交大老教授的联名来信作出重要指示,“希望西安交通大学师生传承好西迁精神,为西部发展、国家建设奉献智慧和力量。”

  教师应注重师风——

  2018年,习近平强调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应该是师德师风。“师德师风建设应该是每一所学校常抓不懈的工作,既要有严格制度规定,也要有日常教育督导。”

  切实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不仅是教师个人形象与学校声誉的反映,更将对大学生“立德”起到榜样示范作用。

  “填补西藏的生态学植物学空白,带出一支留得下的学术队伍”,这是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钟扬一直以来的梦想。作为植物学家,他连续援藏16年,在野外收集上千种植物4000多万颗种子;作为导师,钟扬特别喜欢招收少数民族学生,他希望“为祖国每个民族都培养一个植物学博士。”

  他是学生公认的好老师,常常教导学生“立业先立人,立人先立德。”

  钟扬曾说,“任何生命都有其结束的一天,但我毫不畏惧,因为我的学生会将科学探索之路延续。”在他离开后,他的学生们依然在雪域高原上坚持着他未竟的事业。

  黄大年、李保国、南仁东、钟扬……一个个新时代优秀知识分子的“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爱国情怀得到总书记的充分肯定。他强调面对新的征程、新的使命,需要在知识分子中弘扬这种传统、激发这种情怀。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强国富民,育人为先。这是对教师、教育的更高认可,也是对全党全社会的更高要求。正如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教师发展研究所副研究员高慧斌所说,这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师队伍的思想指引,是新方位、新征程、新使命下建设教师队伍的行动指南。在新的时代,更要担当好人民教师的时代重任。

  关怀:兴国必先强师 让教师成为让人羡慕的职业

  发展教育事业是教师的光荣使命,也需要国家的高度重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制定出台多个政策文件,把对教师群体的关心落到实处。

  2018年中央颁布专门面向教师队伍建设的里程碑式政策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各地纷纷响应,针对如何破解当前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等作出了顶层设计和明确要求。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正逐步建成。

  “让广大教师安心从教、热心从教、舒心从教、静心从教,让广大教师在岗位上有幸福感、事业上有成就感、社会上有荣誉感,让教师成为让人羡慕的职业。”根据教育部公布的2018年全国教育事业基本情况,一系列政策正在让教师获得感落向实处。

  ——抓待遇改善,增强乡村教师获得感幸福感。2013年以来中央财政划拨奖补资金157亿元,其中2018年45亿元,惠及中西部725个县8万多所学校127万名教师,补助最高的每月达到2000元。

  ——抓专业发展,提高乡村特别是贫困地区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实施国培计划,组织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7个培训平台支援“三区三州”,共培训教师校长约120万人次。

  ——抓荣誉表彰,增强乡村教师职业责任感使命感。实施乡村优秀青年教师培养奖励计划,2018年起每年遴选300人,每人奖励1万元,连续实施5年。

  据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司长任友群介绍,教师地位待遇显著提升,教师工资由上世纪80年代之前在国民经济各行业排倒数后三位,提升到目前在全国19大行业排名第7位。“教育部将研究改革和完善绩效工资总量核定办法,提高奖励性绩效工资比例,降低职称在绩效工资分配中的权重,单列班主任岗位津贴,推动提高教师教龄津贴标准。”

  健全中小学教师工资长效联动机制,力争用三年时间解决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工资待遇问题,实现与当地公务员工资收入同步调整……政策导向、资金支持,一个个文件,一串串数字,印证着国家对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视。

  兴国必先强师。认识教师工作的极端重要性,有利于教师队伍的建设和教育改革的发展。北京师范大学校长董奇表示:“党和国家领导人以身体力行诠释尊师重教的国家战略,我们更应炼就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为我国建成人力资源强国、科技创新强国输送英才,为到本世纪中叶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贡献力量。”

  好老师是民族的希望。一个民族拥有源源不断的好老师,这是民族发展的根本依靠、未来依托。建设起一支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更为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源源不竭的智力支持。

  桃李芬芳,师恩难忘。敬重、希冀、关怀,话语间传递立德树人的期盼,尺素间表达尊师重教的深情。一个崇德尚学的民族,总是把崇高的位置留给教师。弘扬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民族复兴的征途将会更加充满希望。

 

(宋子节 实习生张佳妍 宫宜希 陈千禧)

 

 

文章编辑:刘佳 
焦作网免责声明:

本网所有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转载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即可处理。
刊发、转载的稿件,作者可联系本网申领稿酬。


向筑梦人致敬!习近平这样谈教师
2019-9-10 8:52:53    来源:人民网

  桃李春风,师恩难忘。

  古往今来,尊师重道是中华民族代代传承的美德。习近平总书记率先垂范,深入校园走访,倾听教师期盼,深刻阐释教育改革见解,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重要位置。

  “今天的学生就是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主力军,广大教师就是打造这支中华民族‘梦之队’的筑梦人。”对昔日恩师的感念敬重,对教师群体的希冀关怀,尽显习近平对大国教育事业的重视与牵挂。又是一年教师节,让我们一同重温习近平尊师敬教的暖人情怀。

  敬重:感念传道授业之恩,弘扬尊师重教之风

  1965年金秋,12岁的习近平进入北京市八一学校读初中。

  彼时,担任语文老师的陈秋影常在课堂上讲授杜甫的诗,“是那种悲天悯人的、充满人民性的、怀抱苍生的诗歌。”

  下课后,习近平主动与陈秋影交流,表示十分喜爱杜甫这位大诗人,希望多读一些他的作品。

  勤学多思,稳重仁厚,这是陈秋影对少年习近平的印象。

  毕业已逾五十载,但光阴未曾疏离师生间的联络。习近平在外地工作期间,每逢来京开会,他总会抽空拜望教过他课业的老师。当陈秋影将自己新近出版的童话集赠给习近平时,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代省长的他百忙中抽空回信:

  “非常感谢您赠送的儿童文学著作,并对老师在退休之后依然辛勤耕耘不止感到万分敬佩。”

  “尊师敬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正如毛主席对徐特立老人所说的那样:您过去是我的老师,现在仍然是我的老师,将来还是我的老师。老师的恩情我是永远不会忘记的。”

  光阴流转,授业之恩难忘;尺素寸心,师生情谊弥深。

  2014年六一儿童节,习近平在与海淀民族小学师生代表的座谈会上同陈秋影再次会面。回忆起当年的场景,习近平动情地说,“我还记得读初中一年级时,您教我们语文,把课文解释得非常好。”拳拳之心,溢于言表。

  尊师重教,习近平身体力行为全社会作出表率。在他心中,“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承担着让每个孩子健康成长、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任。”

  每年教师节前后,习近平常以视察学校、看望老师或致慰问信等多种方式向广大教师致以节日问候。

  ——2013年9月9日,正在乌兹别克斯坦进行国事访问的习近平,百忙之中不忘向全国广大教师致信慰问。他说:“全社会要大力弘扬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使教师成为最受社会尊重的职业。”

  ——2016年9月9日,习近平来到北京市八一学校看望慰问师生,再次见到曾经的老师们,习近平动情地说,看到各位老师精神这么好,我心里特别高兴。当年老师对我们要求十分严厉,现在回想起来,终生受益。

  ——2019年9月5日,习近平给全国涉农高校的书记校长和专家代表回信,勉励他们“继续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农兴农为己任,拿出更多科技成果,培养更多知农爱农新型人才,为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提高亿万农民生活水平和思想道德素质、促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不断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全党全社会要弘扬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努力提高教师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让广大教师享有应有的社会声望,在教书育人岗位上为党和人民事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这番话,让无数教育工作者倍感欣慰,深受鼓舞。

  希冀:成为塑造学生品格的“大先生”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今天的学生就是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主力军,广大教师就是打造这支中华民族‘梦之队’的筑梦人。”

  对教师,习近平满含敬重之情,更怀有殷殷期望和希冀。

  习近平曾这样描述自己心中的好老师:当老师,就要心无旁骛,甘守三尺讲台,“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教师不能只做传授书本知识的教书匠,要成为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

  教师应勇担重任——

  2013年,在致全国广大教师的慰问信里,习近平强调,“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承担着让每个孩子健康成长、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任。”

  努力做教育改革的奋进者、教育扶贫的先行者、学生成长的引导者是教师的重大责任。

  目前,我国教育仍存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西部地区、农村地区、老少边穷岛地区等尤其需要加大扶持力度。

  “国家发展,一定是共同发展,不能让任何一个地区、任何一个孩子落伍掉队。”习近平的一席话,指明补齐教育短板的方向。越来越多的青年学子投身国家建设、投身教育最落后、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从2000年到2013年,保定学院近百名毕业生自愿到雪域高原、西部边陲教书育人,把青春与梦想安放在西部大地。

  习近平肯定了他们的付出,“多年来,一批批有理想、有担当的青年,像你们一样在西部地区辛勤耕耘、默默奉献,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民族团结进步作出了贡献。”

  教师应甘当人梯——

  2014年,在北京大学,习近平用“铺路石”来形容教师,“教师要时刻铭记教书育人的使命,甘当人梯,甘当铺路石,以人格魅力引导学生心灵,以学术造诣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

  教书育人,甘当人梯,是教师的任务,也是教师的品格。

  上世纪五十年代,出于国家工业建设布局等方面的考虑,交通大学由上海迁往西安。1000多名交大师生背负行囊,手持印着“向科学进军,建设大西北”的红色乘车证,登上西行列车。

  西迁60多年,西安交大至今累计为国育才25万多人,从黄浦江畔到渭水之滨,这群人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开启了一个建设西部科技高地和一流大学的风云甲子。

  时光荏苒,西迁精神历久弥新。2017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对西安交大老教授的联名来信作出重要指示,“希望西安交通大学师生传承好西迁精神,为西部发展、国家建设奉献智慧和力量。”

  教师应注重师风——

  2018年,习近平强调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应该是师德师风。“师德师风建设应该是每一所学校常抓不懈的工作,既要有严格制度规定,也要有日常教育督导。”

  切实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不仅是教师个人形象与学校声誉的反映,更将对大学生“立德”起到榜样示范作用。

  “填补西藏的生态学植物学空白,带出一支留得下的学术队伍”,这是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钟扬一直以来的梦想。作为植物学家,他连续援藏16年,在野外收集上千种植物4000多万颗种子;作为导师,钟扬特别喜欢招收少数民族学生,他希望“为祖国每个民族都培养一个植物学博士。”

  他是学生公认的好老师,常常教导学生“立业先立人,立人先立德。”

  钟扬曾说,“任何生命都有其结束的一天,但我毫不畏惧,因为我的学生会将科学探索之路延续。”在他离开后,他的学生们依然在雪域高原上坚持着他未竟的事业。

  黄大年、李保国、南仁东、钟扬……一个个新时代优秀知识分子的“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爱国情怀得到总书记的充分肯定。他强调面对新的征程、新的使命,需要在知识分子中弘扬这种传统、激发这种情怀。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强国富民,育人为先。这是对教师、教育的更高认可,也是对全党全社会的更高要求。正如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教师发展研究所副研究员高慧斌所说,这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师队伍的思想指引,是新方位、新征程、新使命下建设教师队伍的行动指南。在新的时代,更要担当好人民教师的时代重任。

  关怀:兴国必先强师 让教师成为让人羡慕的职业

  发展教育事业是教师的光荣使命,也需要国家的高度重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制定出台多个政策文件,把对教师群体的关心落到实处。

  2018年中央颁布专门面向教师队伍建设的里程碑式政策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各地纷纷响应,针对如何破解当前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等作出了顶层设计和明确要求。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正逐步建成。

  “让广大教师安心从教、热心从教、舒心从教、静心从教,让广大教师在岗位上有幸福感、事业上有成就感、社会上有荣誉感,让教师成为让人羡慕的职业。”根据教育部公布的2018年全国教育事业基本情况,一系列政策正在让教师获得感落向实处。

  ——抓待遇改善,增强乡村教师获得感幸福感。2013年以来中央财政划拨奖补资金157亿元,其中2018年45亿元,惠及中西部725个县8万多所学校127万名教师,补助最高的每月达到2000元。

  ——抓专业发展,提高乡村特别是贫困地区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实施国培计划,组织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7个培训平台支援“三区三州”,共培训教师校长约120万人次。

  ——抓荣誉表彰,增强乡村教师职业责任感使命感。实施乡村优秀青年教师培养奖励计划,2018年起每年遴选300人,每人奖励1万元,连续实施5年。

  据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司长任友群介绍,教师地位待遇显著提升,教师工资由上世纪80年代之前在国民经济各行业排倒数后三位,提升到目前在全国19大行业排名第7位。“教育部将研究改革和完善绩效工资总量核定办法,提高奖励性绩效工资比例,降低职称在绩效工资分配中的权重,单列班主任岗位津贴,推动提高教师教龄津贴标准。”

  健全中小学教师工资长效联动机制,力争用三年时间解决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工资待遇问题,实现与当地公务员工资收入同步调整……政策导向、资金支持,一个个文件,一串串数字,印证着国家对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视。

  兴国必先强师。认识教师工作的极端重要性,有利于教师队伍的建设和教育改革的发展。北京师范大学校长董奇表示:“党和国家领导人以身体力行诠释尊师重教的国家战略,我们更应炼就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为我国建成人力资源强国、科技创新强国输送英才,为到本世纪中叶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贡献力量。”

  好老师是民族的希望。一个民族拥有源源不断的好老师,这是民族发展的根本依靠、未来依托。建设起一支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更为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源源不竭的智力支持。

  桃李芬芳,师恩难忘。敬重、希冀、关怀,话语间传递立德树人的期盼,尺素间表达尊师重教的深情。一个崇德尚学的民族,总是把崇高的位置留给教师。弘扬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民族复兴的征途将会更加充满希望。

 

(宋子节 实习生张佳妍 宫宜希 陈千禧)

 

 

文章编辑:刘佳 
 

版权声明 | 焦作日报社简介 | 焦作网简介 | 网上订报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焦作日报》遗失声明热线:(0391)8797096 邮编:454002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91)8797000 举报邮箱:[email protected]
河南省“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专项整治工作热线:0371-65598032 举报网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豫ICP备14012713号
焦公网安备4108000005 豫公网安备4108020200000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1120180801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号 报业·国贸大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1120180801 电话:(0391)8797000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在线观看视频 | 91观看在线视频 | 亚洲精品国偷自产在线91正片 |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 久久二三区| 另类视频综合 | 天堂一区 | 国产日韩久久久久 | 午夜在线观看福利 | 91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 | 国产高清一区二区三区 | 91观看在线视频 | 午夜一级福利 | 亚洲精品美女久久 | 成年免费在线 | 在线观看免费亚洲 | 午夜ww| 天堂精品一区 |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久久 | a色在线| 91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 第一色网站 | 99热精品免费| 亚洲欧美男人天堂 | 国产福利在线小视频 | 亚洲精品少妇一区二区 | 国产欧美综合视频 | 久久久久国产成人免费精品免费 | 一二三区视频在线 | 91茄子视频在线观看 | 国产一级电影免费观看 | 亚洲美女午夜一区二区亚洲精品 | 一区二区在线免费视频 | 国产精品揄拍一区二区久久 |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 综合久久中文字幕 | 91国产视频在线观看 | 午夜性色a√在线视频观看9 | 国产精品一二三不卡 | 曰韩免费 | 免费看一区二区三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