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影院在线观看版_亚洲综合大片69999_在线观看视频一区二区三区_免费在线精品视频_九九在线视频_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在线

二维码

扫一扫加入微信公众号

Top
网站首页 新闻 国内 国际 河南 焦作
时政要闻 专题 直播 网视 网谈 网评
今日头条 汽车 旅游 经济 美食
焦作关注 房产 娱乐 体育 市场
 焦作日报 手机报 经典微视频
 焦作晚报 “焦作+”客户端
 经典山阳 小记者 焦作论坛
 网上投稿 记 协 订报服务
  您现在的位置: 焦作网 > 新闻推荐 > 副头条 > 正文

新闻推荐

飞天圆梦丨奋进在航天强国的金色航道上——记中国航天“远望6号”测量船
更新时间:2022-11-2 16:03:05    来源:新华网

航天梦,中国梦。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了加快建设航天强国的目标任务。在我们由航天大国迈向航天强国的征途上,远望号船队是一支不可或缺的海上力量。而随着中国人探索宇宙的步伐不断加快,越走越远的远望号船队,早已成为了航行大洋的“中国名片”。

航行中的远望6号船

远望6号船组织向祖国再见仪式

  精测妙控的“太空千里眼”

  “本次任务是二十大后,我们远望人的首次任务,绝对不容有失。”任务部署会上,远望6号船党委书记尹学宏掷地有声地说道。

  2022年10月31日,搭载空间站“梦天实验舱”的长征五号B遥四运载火箭点火升空,瞬间点燃了国人激情的同时也绷紧了远望6号船科技人员的神经。

  “胖五”带着中国人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的伟大梦想,一路向着太阳升起的方向飞来。距离发射场万里之外,咸湿的太平洋季风裹挟着浪花拍打着等候在预定海域的远望6号航天测量船。

  “我们是唯一的海上测控点,‘接力棒’绝不能在我们手中出现任何问题!”在任务开始前,远望6号船副船长刘童岭对科研人员做了最后动员。

  对于一位参加过50多次海上测控任务的老远望人来说,他明白“唯一”二字不仅是组织赋予远望6号船这支海上测控王牌的“金字招牌”,更是上级对于远望6号船的高度信任和认可。

  汗水在额头汇聚成珠,静静等待在大洋中的远望人终于盼来了那束期盼已久的“光”!

  信号第一次跳动,主操作手胡金辉就稳稳地“抓”住了它。后续一连串动作,如行云流水一般展开。一组组数据、信息、画面在不停处理、交换。精细的指标参数化作电波,穿越茫茫大洋向着祖国的方向汇聚。

  “长江6号发现目标。”在普通人看来只是一句简单的口令,但对于远望人而言,却是在操作台上数以万次的反复演练。

  “都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我们的主操作手胡金辉,为了将中国星抓的更牢,在台下的苦练何止十年。”谈起自己的爱将,刘童岭的眼中闪烁着光芒。

  主操作手的表现直接关系任务成败。左手控制“方位”,右手控制“俯仰”,两者结合相当于一手画圈、一手画方,为控制天线精准捕捉目标,操作手们需要两手极度娴熟而紧密的配合,枯燥且极具考验的练习时常让人双臂发酸、两眼发花,但为了练成“左右互搏”的绝技,操作手需要对自己进行“魔鬼特训”,十多年的练习已经让胡金辉的双手布满老茧。

  想要牢牢抓住飞翔的“星”就要最大限度的熟悉设备,十多年如一日,爬高下低从最底层的驱动机房到最高处的天线,七八层楼的高度胡金辉每日往来多次,平均一年要走坏两双工作靴。

  在刘童岭深情的叙述中,记者耳边传来了“长江6号跟踪结束。”的调度口令,远望6号船以无可挑剔的表现完成了此次海上测控任务。任务成功了,但参试人员并没有放松心中紧绷的那根弦。大家明白,上了远望号,就只有两种状态——执行任务和准备任务。

  时刻准备着,是远望人向祖国许下的承诺,而百分之百的任务成功率,则是远望儿郎向祖国交回的胜利答卷。自远望号船队首征太平洋以来,远望人已经圆满执行了254次海上测控任务,数十年来远望人坚守初心使命,勠力创新超越,实现了从0到1,从1到254的一次次历史突破和重大跨越。

远望6号船积极做好各项任务准备

科技人员任务前参加演练

  勇攀高峰的“海上科学城”

  1980年5月18日,我国首枚远程运载火箭从戈壁大漠腾空而起,准确落入南太平洋预定海域。远望号船及时捕获目标,进行全弧段跟踪测量,任务取得了圆满成功。远望号从此为世人所熟知。

  在远望号船的建造过程中,科技人员把航天测控、航海气象、船舶动力、远洋通信等领域的最新技术集于一身,因此远望号船也被国人亲切的称为“海上科学城”。

  曾经“海上科学城”的称呼是远望人引以为傲的光环,但随着科技发展的日新月异,特别是进入科技井喷时代,“海上科学城”的光环却一度成为了新船员们的压力和负担。如何让“海上科学城”的光环更加闪亮,是时代赋予远望人的新使命。

  “你愿意坐冷板凳吗?”

  面对这样的提问,相信没有人会回答愿意。

  但这个问题就像我国在研制“两弹一星”时,组织问邓稼先是否愿意一辈子隐姓埋名一样。远望人像航天老前辈一样,坚定地回答了“愿意!”

  “UXB”是远望6号船上的一座天线雷达,从设备安装完毕到第一次执行测控任务,这期间整整度过了6年。漫长的6年与其说是一段等待的时光,倒不如说是一个“磨剑”的过程。

  UXB作为深空探测设备,其特点是频率高,探测距离远,但相应的波束就变得特别窄,为了提高捕捉效率,就对科技人员的各项能力素质有了更高的要求。为了尽快掌握设备,科研人员们加班加点,而研原理,进厂房,问专家,已经成为了必修课。设备应用日趋成熟,但等待的时光却分外难熬。是金子终会等来闪光时刻,远望6号船UXB雷达岗位上的科技人员等来了证明自己的机会。

  2020年7月23日,全球目光聚焦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的序幕拉开。远望6号船就是此次海上测控最为关键的一环。

  当长征五号火箭托举着中国人“望”得更远的梦想起飞,远望6号船作为陆海接力测控的第一棒及时发现并精准捕获目标,用满分表现完成了测控任务。

  “众多雷达天线中,UXB雷达就像是一把狙击枪,让我们精准地命中了10环。”虽然时间已经过去了近两年,但作为任务的参与者测控部门工程师魏连魁至今记忆犹新。

  只有平时铸剑砺器,方能用时一剑封喉。科研工作并不是一蹴而就,想要取得成功,不仅需要耐心,恒心,有时甚至要坐“冷板凳”,但为了让“海上科学城”的招牌更闪亮,远望人义无反顾地说了“我愿意”。

  有人在“冷板凳”上做出了大成绩,也有人在无奈中扔掉了“拐杖”。

  船舶出海的传统是带上动力“保驾师傅”,可“保驾师傅”不仅要额外支出工资,最为关键的是,船员们每天打交道的设备,只会用不会修,真到了关键时刻,如果没有厂所师傅,远望人又该靠谁?而除此外,会用不会修的尴尬也让“海上科学城”的含金量大打折扣。因此早在十余年前,远望6号船就开始了“零保驾”改革,并且取得了成功。

  十多年过去了,青丝变白发,当年主动扔掉“拐杖”的中青年骨干也已经到了退休的年龄。如何再次扔掉老师傅这根“拐杖”成为了现任轮机长胡存需要解决的问题。

  “学习的氛围很重要,老船员愿意教,新船员愿意学。新船员在老船员的帮带下成长迅速。”在船上此前举行的轮机业务竞赛中,多名95后科研人员攻下了老师傅的“山头”一举夺魁后,轮机长胡存已经逐渐打消了不能第二次扔掉“拐杖”的疑虑。

  赢老师傅,不仅要有勇气,更要有本事!为了尽快熟悉业务,新船员王恒就和数万米的管道较上了劲。

  为了摸清每一条管线的走向,王恒走遍了船上所有的舱室。而出海以后通信中断,遇到技术难题,除了翻书咨询,就只剩下拨打越洋电话“求救”。因为时差原因,为了不打扰已经退休的老船员,王恒只能选择“船时”的深夜拨打电话。短短的半年时间,王恒的业务笔记就已经记了两大本。而功夫不负有心人,以他为代表的95后远望人,已经逐渐担起了部门技术的大任。

  赢,兴奋的不只是年轻人。对于老水手们来说,在自己即将离开之际,看到岗位后继有人,这样的心情又岂是兴奋可以形容的。对于远望6号船的船员来说,大家都无比重视“海上科学城”的含金量,为了让这张名片能够继续在海天之间闪耀,以80后90后为主体的科研队伍已经担起了时代赋予的重任,新一代“海上科学城”正在激荡的春风中,扬帆起航。

远望6号船是我国自主设计研制的第三代航天远洋测量船。

远望6号船船照。

科研人员释放探空气球。

  扎根大洋的“深蓝守望者”

  碧波万里,星辰大海。美轮美奂的海上美景让人陶醉,群星闪耀的璀璨夜空令人向往,但在蓝色疆场之上虽然看不见刀光剑影却也却时刻暗藏风险。

  好望角,位于位于非洲大陆的南端是印度洋和大西洋的交汇处,这里常年涛声如雷、巨浪排空,有的航海家甚至称此处为“风暴角”、“死亡角”。

  2020年下半年,远望6号船为执行某重大航天测控任务,就两次经过好望角,而在此期间远望6号船还担负着为远望号船队开辟新航路的光荣使命。

  “还晕吗?”

  时任远望6号船航海长的赵虹一向爽朗,此刻严肃的向航海员涂超提出问题。

  面色惨白的涂超,倔强的把“不晕”两字还未说完,就已经吐在了随身携带的塑料袋中。此刻,边吐边工作已经成为部分船员必须要面对的现实。因为,现在整条船都在“刀尖上跳舞”,没有任何人敢有丝毫大意。

  时间回到几天前,因为不断有低压生成,海况将变得极其恶劣,原本科研人员研究决定在两次气旋之间绕行好望角,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新的气旋不断生成,远望号船将直面狂风巨浪,避无可避。

  任务不等人,时间不等人,为了在规定时间内赶到预定海域,艺高人胆大的远望航海人做出了一个大胆决定,沿岸航行。

  危机四伏的好望角海面上,远望6号船缓慢的破浪前行。虽然离岸较近风浪会稍小,但海底礁石情况也会因海面变浅而变得极为复杂。对于初次在此航道上航行的远望6号船驾驶员来说,任何一个细微的错误都有可能带来触礁的风险,而这样的风险,远望6号船承受不起,中国航天承受不起!

  “30多个小时的航行,真的是每一秒都高度紧张。不过付出也是值得的,我们为自己,为兄弟船攒下了经验。那次航程结束,好几条船的航海长都要请我吃饭,说是要让我分享经验。”虽然现在赵虹看起来云淡风轻,但据同事们回忆,30多个小时的高压工作后,他足足瘦了近5斤。而那个倔强说“不晕”的航海员涂超在30多个小时的工作结束后,嘴唇也已然是不见一丝血色。

  大西洋的处女航即遭遇罕见大风浪,95后的涂超并没有选择退缩,狂暴的风浪反而更加坚定了他坚守大海的理想。

  “危险总要有人去面对,那这个人为什么不是我?我的梦想就是在大海中,守望着祖国的星空。”面对记者,涂超的回答愈发坚定。

  大海是勇者的疆场,塑造了远望人坚毅的性格,但在坚强背后,硬汉也有柔情的一面。

  嫦娥任务期间,科技人员李玉龙的孩子在玩耍时不慎摔伤,妻子一人带着孩子辗转两个城市治疗。面对妻子的哭泣,李玉龙只能选择坚强。

  94天的航程,让这位不到30岁的年轻人,白了鬓角,瘦了整整一大圈。当他再次回到家时,坚强的他抱着孩子,泪水布满了眼眶。

  面对如此情景,总是不断有人质疑,认为是苦情。但殊不知,任何的伟大都是在平凡中孕育。

  当海上枯燥的生活把美和浪漫吞噬时,每天脚踏实地的人们或许感受不到远望人对祖国的眷恋,以及远望亲属对于航天事业的支持。

  仅以远望6号船为例,在过去的2021年,他们就有近一半的时间在大洋中度过,而靠港以后船员们还要面临疫情考验。测量船是集体生活,如果一人失防,那就可能面临全船失守。为确保出海人员绝对健康,数百名船员只能与家人隔栏相望、隔空告别,船员们以惊人的毅力做到了“回国不回家、靠港不下船、亲人不见面”。而远望家属们也以最大的宽容给了远望人最深情的支持。

  汽笛声响起,远望人再次告别故乡,浩瀚的大洋,无论是风平浪静,还是疾风骤雨,始终都有一双属于中国人的“火眼金睛”在凝视着苍穹。在国家利益面前,远望人就是祖国最远的目光。

  茫茫大洋,一代代远望人把青春和热血洒在了波峰浪谷之间,在追寻星辰大海的航道上,新一代的远望人正在谱写新时代的奋进之歌。(吴斯伟 亓创 马正)

 

(稿件由新华网和中国卫星海上测控部共同策划) 

文章编辑:刘鸣捷 
焦作网免责声明:

本网所有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转载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即可处理。
刊发、转载的稿件,作者可联系本网申领稿酬。


飞天圆梦丨奋进在航天强国的金色航道上——记中国航天“远望6号”测量船
2022-11-2 16:03:05    来源:新华网

航天梦,中国梦。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了加快建设航天强国的目标任务。在我们由航天大国迈向航天强国的征途上,远望号船队是一支不可或缺的海上力量。而随着中国人探索宇宙的步伐不断加快,越走越远的远望号船队,早已成为了航行大洋的“中国名片”。

航行中的远望6号船

远望6号船组织向祖国再见仪式

  精测妙控的“太空千里眼”

  “本次任务是二十大后,我们远望人的首次任务,绝对不容有失。”任务部署会上,远望6号船党委书记尹学宏掷地有声地说道。

  2022年10月31日,搭载空间站“梦天实验舱”的长征五号B遥四运载火箭点火升空,瞬间点燃了国人激情的同时也绷紧了远望6号船科技人员的神经。

  “胖五”带着中国人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的伟大梦想,一路向着太阳升起的方向飞来。距离发射场万里之外,咸湿的太平洋季风裹挟着浪花拍打着等候在预定海域的远望6号航天测量船。

  “我们是唯一的海上测控点,‘接力棒’绝不能在我们手中出现任何问题!”在任务开始前,远望6号船副船长刘童岭对科研人员做了最后动员。

  对于一位参加过50多次海上测控任务的老远望人来说,他明白“唯一”二字不仅是组织赋予远望6号船这支海上测控王牌的“金字招牌”,更是上级对于远望6号船的高度信任和认可。

  汗水在额头汇聚成珠,静静等待在大洋中的远望人终于盼来了那束期盼已久的“光”!

  信号第一次跳动,主操作手胡金辉就稳稳地“抓”住了它。后续一连串动作,如行云流水一般展开。一组组数据、信息、画面在不停处理、交换。精细的指标参数化作电波,穿越茫茫大洋向着祖国的方向汇聚。

  “长江6号发现目标。”在普通人看来只是一句简单的口令,但对于远望人而言,却是在操作台上数以万次的反复演练。

  “都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我们的主操作手胡金辉,为了将中国星抓的更牢,在台下的苦练何止十年。”谈起自己的爱将,刘童岭的眼中闪烁着光芒。

  主操作手的表现直接关系任务成败。左手控制“方位”,右手控制“俯仰”,两者结合相当于一手画圈、一手画方,为控制天线精准捕捉目标,操作手们需要两手极度娴熟而紧密的配合,枯燥且极具考验的练习时常让人双臂发酸、两眼发花,但为了练成“左右互搏”的绝技,操作手需要对自己进行“魔鬼特训”,十多年的练习已经让胡金辉的双手布满老茧。

  想要牢牢抓住飞翔的“星”就要最大限度的熟悉设备,十多年如一日,爬高下低从最底层的驱动机房到最高处的天线,七八层楼的高度胡金辉每日往来多次,平均一年要走坏两双工作靴。

  在刘童岭深情的叙述中,记者耳边传来了“长江6号跟踪结束。”的调度口令,远望6号船以无可挑剔的表现完成了此次海上测控任务。任务成功了,但参试人员并没有放松心中紧绷的那根弦。大家明白,上了远望号,就只有两种状态——执行任务和准备任务。

  时刻准备着,是远望人向祖国许下的承诺,而百分之百的任务成功率,则是远望儿郎向祖国交回的胜利答卷。自远望号船队首征太平洋以来,远望人已经圆满执行了254次海上测控任务,数十年来远望人坚守初心使命,勠力创新超越,实现了从0到1,从1到254的一次次历史突破和重大跨越。

远望6号船积极做好各项任务准备

科技人员任务前参加演练

  勇攀高峰的“海上科学城”

  1980年5月18日,我国首枚远程运载火箭从戈壁大漠腾空而起,准确落入南太平洋预定海域。远望号船及时捕获目标,进行全弧段跟踪测量,任务取得了圆满成功。远望号从此为世人所熟知。

  在远望号船的建造过程中,科技人员把航天测控、航海气象、船舶动力、远洋通信等领域的最新技术集于一身,因此远望号船也被国人亲切的称为“海上科学城”。

  曾经“海上科学城”的称呼是远望人引以为傲的光环,但随着科技发展的日新月异,特别是进入科技井喷时代,“海上科学城”的光环却一度成为了新船员们的压力和负担。如何让“海上科学城”的光环更加闪亮,是时代赋予远望人的新使命。

  “你愿意坐冷板凳吗?”

  面对这样的提问,相信没有人会回答愿意。

  但这个问题就像我国在研制“两弹一星”时,组织问邓稼先是否愿意一辈子隐姓埋名一样。远望人像航天老前辈一样,坚定地回答了“愿意!”

  “UXB”是远望6号船上的一座天线雷达,从设备安装完毕到第一次执行测控任务,这期间整整度过了6年。漫长的6年与其说是一段等待的时光,倒不如说是一个“磨剑”的过程。

  UXB作为深空探测设备,其特点是频率高,探测距离远,但相应的波束就变得特别窄,为了提高捕捉效率,就对科技人员的各项能力素质有了更高的要求。为了尽快掌握设备,科研人员们加班加点,而研原理,进厂房,问专家,已经成为了必修课。设备应用日趋成熟,但等待的时光却分外难熬。是金子终会等来闪光时刻,远望6号船UXB雷达岗位上的科技人员等来了证明自己的机会。

  2020年7月23日,全球目光聚焦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的序幕拉开。远望6号船就是此次海上测控最为关键的一环。

  当长征五号火箭托举着中国人“望”得更远的梦想起飞,远望6号船作为陆海接力测控的第一棒及时发现并精准捕获目标,用满分表现完成了测控任务。

  “众多雷达天线中,UXB雷达就像是一把狙击枪,让我们精准地命中了10环。”虽然时间已经过去了近两年,但作为任务的参与者测控部门工程师魏连魁至今记忆犹新。

  只有平时铸剑砺器,方能用时一剑封喉。科研工作并不是一蹴而就,想要取得成功,不仅需要耐心,恒心,有时甚至要坐“冷板凳”,但为了让“海上科学城”的招牌更闪亮,远望人义无反顾地说了“我愿意”。

  有人在“冷板凳”上做出了大成绩,也有人在无奈中扔掉了“拐杖”。

  船舶出海的传统是带上动力“保驾师傅”,可“保驾师傅”不仅要额外支出工资,最为关键的是,船员们每天打交道的设备,只会用不会修,真到了关键时刻,如果没有厂所师傅,远望人又该靠谁?而除此外,会用不会修的尴尬也让“海上科学城”的含金量大打折扣。因此早在十余年前,远望6号船就开始了“零保驾”改革,并且取得了成功。

  十多年过去了,青丝变白发,当年主动扔掉“拐杖”的中青年骨干也已经到了退休的年龄。如何再次扔掉老师傅这根“拐杖”成为了现任轮机长胡存需要解决的问题。

  “学习的氛围很重要,老船员愿意教,新船员愿意学。新船员在老船员的帮带下成长迅速。”在船上此前举行的轮机业务竞赛中,多名95后科研人员攻下了老师傅的“山头”一举夺魁后,轮机长胡存已经逐渐打消了不能第二次扔掉“拐杖”的疑虑。

  赢老师傅,不仅要有勇气,更要有本事!为了尽快熟悉业务,新船员王恒就和数万米的管道较上了劲。

  为了摸清每一条管线的走向,王恒走遍了船上所有的舱室。而出海以后通信中断,遇到技术难题,除了翻书咨询,就只剩下拨打越洋电话“求救”。因为时差原因,为了不打扰已经退休的老船员,王恒只能选择“船时”的深夜拨打电话。短短的半年时间,王恒的业务笔记就已经记了两大本。而功夫不负有心人,以他为代表的95后远望人,已经逐渐担起了部门技术的大任。

  赢,兴奋的不只是年轻人。对于老水手们来说,在自己即将离开之际,看到岗位后继有人,这样的心情又岂是兴奋可以形容的。对于远望6号船的船员来说,大家都无比重视“海上科学城”的含金量,为了让这张名片能够继续在海天之间闪耀,以80后90后为主体的科研队伍已经担起了时代赋予的重任,新一代“海上科学城”正在激荡的春风中,扬帆起航。

远望6号船是我国自主设计研制的第三代航天远洋测量船。

远望6号船船照。

科研人员释放探空气球。

  扎根大洋的“深蓝守望者”

  碧波万里,星辰大海。美轮美奂的海上美景让人陶醉,群星闪耀的璀璨夜空令人向往,但在蓝色疆场之上虽然看不见刀光剑影却也却时刻暗藏风险。

  好望角,位于位于非洲大陆的南端是印度洋和大西洋的交汇处,这里常年涛声如雷、巨浪排空,有的航海家甚至称此处为“风暴角”、“死亡角”。

  2020年下半年,远望6号船为执行某重大航天测控任务,就两次经过好望角,而在此期间远望6号船还担负着为远望号船队开辟新航路的光荣使命。

  “还晕吗?”

  时任远望6号船航海长的赵虹一向爽朗,此刻严肃的向航海员涂超提出问题。

  面色惨白的涂超,倔强的把“不晕”两字还未说完,就已经吐在了随身携带的塑料袋中。此刻,边吐边工作已经成为部分船员必须要面对的现实。因为,现在整条船都在“刀尖上跳舞”,没有任何人敢有丝毫大意。

  时间回到几天前,因为不断有低压生成,海况将变得极其恶劣,原本科研人员研究决定在两次气旋之间绕行好望角,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新的气旋不断生成,远望号船将直面狂风巨浪,避无可避。

  任务不等人,时间不等人,为了在规定时间内赶到预定海域,艺高人胆大的远望航海人做出了一个大胆决定,沿岸航行。

  危机四伏的好望角海面上,远望6号船缓慢的破浪前行。虽然离岸较近风浪会稍小,但海底礁石情况也会因海面变浅而变得极为复杂。对于初次在此航道上航行的远望6号船驾驶员来说,任何一个细微的错误都有可能带来触礁的风险,而这样的风险,远望6号船承受不起,中国航天承受不起!

  “30多个小时的航行,真的是每一秒都高度紧张。不过付出也是值得的,我们为自己,为兄弟船攒下了经验。那次航程结束,好几条船的航海长都要请我吃饭,说是要让我分享经验。”虽然现在赵虹看起来云淡风轻,但据同事们回忆,30多个小时的高压工作后,他足足瘦了近5斤。而那个倔强说“不晕”的航海员涂超在30多个小时的工作结束后,嘴唇也已然是不见一丝血色。

  大西洋的处女航即遭遇罕见大风浪,95后的涂超并没有选择退缩,狂暴的风浪反而更加坚定了他坚守大海的理想。

  “危险总要有人去面对,那这个人为什么不是我?我的梦想就是在大海中,守望着祖国的星空。”面对记者,涂超的回答愈发坚定。

  大海是勇者的疆场,塑造了远望人坚毅的性格,但在坚强背后,硬汉也有柔情的一面。

  嫦娥任务期间,科技人员李玉龙的孩子在玩耍时不慎摔伤,妻子一人带着孩子辗转两个城市治疗。面对妻子的哭泣,李玉龙只能选择坚强。

  94天的航程,让这位不到30岁的年轻人,白了鬓角,瘦了整整一大圈。当他再次回到家时,坚强的他抱着孩子,泪水布满了眼眶。

  面对如此情景,总是不断有人质疑,认为是苦情。但殊不知,任何的伟大都是在平凡中孕育。

  当海上枯燥的生活把美和浪漫吞噬时,每天脚踏实地的人们或许感受不到远望人对祖国的眷恋,以及远望亲属对于航天事业的支持。

  仅以远望6号船为例,在过去的2021年,他们就有近一半的时间在大洋中度过,而靠港以后船员们还要面临疫情考验。测量船是集体生活,如果一人失防,那就可能面临全船失守。为确保出海人员绝对健康,数百名船员只能与家人隔栏相望、隔空告别,船员们以惊人的毅力做到了“回国不回家、靠港不下船、亲人不见面”。而远望家属们也以最大的宽容给了远望人最深情的支持。

  汽笛声响起,远望人再次告别故乡,浩瀚的大洋,无论是风平浪静,还是疾风骤雨,始终都有一双属于中国人的“火眼金睛”在凝视着苍穹。在国家利益面前,远望人就是祖国最远的目光。

  茫茫大洋,一代代远望人把青春和热血洒在了波峰浪谷之间,在追寻星辰大海的航道上,新一代的远望人正在谱写新时代的奋进之歌。(吴斯伟 亓创 马正)

 

(稿件由新华网和中国卫星海上测控部共同策划) 

文章编辑:刘鸣捷 
 

版权声明 | 焦作日报社简介 | 焦作网简介 | 网上订报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焦作日报》遗失声明热线:(0391)8797096 邮编:454002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91)8797000 举报邮箱:jzrbcn@163.com
河南省“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专项整治工作热线:0371-65598032 举报网站:www.henanjubao.com
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豫ICP备14012713号-1
焦公网安备4108000005 豫公网安备41080202000004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1120180013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1159号 报业·国贸大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河南省焦作日报社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1120180013 电话:(0391)8797000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四区在线观看 | 国产精品精品久久久久久 | 夜草影院| 国产区久久 | 国产欧美综合视频 | 中文字幕不卡一区 | 777色狠狠一区二区三区 | 一本一道久久久a久久久精品蜜臀 | 91av高清| 国产真实夫妇交换视频 | 91视频分类 | 亚洲综合色成在线播放 | 哪里有毛片网站 | 91传媒在线看 | 国产福利在线视频 | 久久久久麻豆v国产 | 91精品在线观看入口 | 日本成做爰免费中文字幕 |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免费 | 在线观看人成 | 国产深夜 | 中国一级毛片在线观看 | 国产欧美精品区一区二区三区 | wwwmadou| 国产福利免费观看 | 99热最新网站 | 9色视频在线观看 | 亚一区 | 国产成人福利在线观看 | 国产精品一区91 | 亚洲一级精品 | 亚洲欧美男人天堂 | 九九九热精品免费视频观看网站 | www.日韩在线视频 | 九九热免费精品视频 | 99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免费 | 在线观看日韩视频 | 亚洲黄色性视频 | 亚洲精品久久久久久首妖 | 国产精品一线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