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新闻
近日,马村区安阳城街道矛调大厅里,一起持续6年的树木补偿纠纷成功化解。当事人张某激动地说:“6年了,心里的大石头终于落了地。”
2018年,“四好公路” 项目整改安阳城街道某村路段,张某种在自家养殖场门前的38棵桐树影响施工。村委会通知张某限期砍伐并自行处理,张某积极配合。之后,张某向村委会索要补偿款,因补偿金额分歧大,始终未能达成一致。无奈之下,张某向区、街道信访部门反映情况。因纠纷持续时间长,村干部变动,补偿依据说法不明,问题一直未解决。
2025年初,街道信访部门将案件委托给安阳城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调委会迅速选派经验丰富的调解员开展工作。调解员先与2018年时任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张某甲沟通,了解到当时村委会未补偿张某,是因其要求的7000元补偿款远超每棵树10元的标准。走访现任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张某乙后,得知这是上届村委遗留问题,多次协商均因补偿数额无法统一而搁置。
为精准化解纠纷,调解员通过街道有关部门了解市政府地面附属物补偿标准文件,发现张某诉求不符合标准。准备充分后,调解员组织双方 “面对面”调解。张某称自己积极配合砍伐树木却未获补偿,村委会则坚持原有补偿标准。双方僵持不下时,调解员肯定张某的配合行为,指出其诉求合理,同时点明村委会标准缺乏依据。调解员综合考虑给出参考意见,建议按市政府标准、村委会要求及桐树市场价格协商补偿。
经过2个小时耐心调解,双方达成和解,村委会一次性补偿张某3400元。这起长达6年的纠纷,在调解员努力下成功化解,彰显司法调解在基层治理中的重要作用。
(记者 胡月)
![]() |
![]() |
![]() |
|
![]() |
焦作网免责声明: | |||||||
|
近日,马村区安阳城街道矛调大厅里,一起持续6年的树木补偿纠纷成功化解。当事人张某激动地说:“6年了,心里的大石头终于落了地。”
2018年,“四好公路” 项目整改安阳城街道某村路段,张某种在自家养殖场门前的38棵桐树影响施工。村委会通知张某限期砍伐并自行处理,张某积极配合。之后,张某向村委会索要补偿款,因补偿金额分歧大,始终未能达成一致。无奈之下,张某向区、街道信访部门反映情况。因纠纷持续时间长,村干部变动,补偿依据说法不明,问题一直未解决。
2025年初,街道信访部门将案件委托给安阳城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调委会迅速选派经验丰富的调解员开展工作。调解员先与2018年时任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张某甲沟通,了解到当时村委会未补偿张某,是因其要求的7000元补偿款远超每棵树10元的标准。走访现任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张某乙后,得知这是上届村委遗留问题,多次协商均因补偿数额无法统一而搁置。
为精准化解纠纷,调解员通过街道有关部门了解市政府地面附属物补偿标准文件,发现张某诉求不符合标准。准备充分后,调解员组织双方 “面对面”调解。张某称自己积极配合砍伐树木却未获补偿,村委会则坚持原有补偿标准。双方僵持不下时,调解员肯定张某的配合行为,指出其诉求合理,同时点明村委会标准缺乏依据。调解员综合考虑给出参考意见,建议按市政府标准、村委会要求及桐树市场价格协商补偿。
经过2个小时耐心调解,双方达成和解,村委会一次性补偿张某3400元。这起长达6年的纠纷,在调解员努力下成功化解,彰显司法调解在基层治理中的重要作用。
(记者 胡月)
![]() |
|
![]() |
焦作网免责声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