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新闻
皇甫东京在进行裱画第一步刷浆糊。 记者 朱颖江 摄
装裱,这门承载千年历史的传统技艺,宛如一条彩带,将古老文明与现代文化紧密相连。从色彩的精妙搭配,到工艺的精雕细琢,它见证了无数文化艺术珍品的流转,也彰显着华夏民族对美的不懈追求。
在焦作,有这样一位手艺人,20多年来,他用手中的浆糊、刷子和绫绢,为一幅幅字画赋予新的生命,他就是字画装裱师皇甫东京。他坚持手工装裱,传承古老技艺,让字画得以在历史长河中流传,也让装裱艺术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彩。
“小工匠”赴京学艺
1986年,皇甫东京出生于博爱县金城乡武阁寨村。父亲是一名木匠,母亲操持着家中农活,家境并不富裕,这让皇甫东京很小就想着挣钱,为父母分担家庭重任。2002年,年仅16岁的皇甫东京在姑父的介绍下,前往北京拜师学习装裱技术。
装裱技艺起源于战国,历经千百年传承,在不同历史时期形成了各异风格。而拜师学艺,作为传承装裱技艺的关键途径,始终未曾改变。皇甫东京到北京后,拜朱昌飞为师,系统学习装裱技艺,汲取行业精髓。
“当时,我什么都不怕,就想着能学到一门真正的手艺。”皇甫东京回忆道。
初到北京,一切都很陌生,但他心中信念无比坚定,在师傅朱昌飞那里,开启了艰苦而充实的学艺生涯。每天,他早早起床,打扫工作室,准备好一天要用的工具和材料。浆糊的浓稠度、熬制火候都有着严格要求,稍有不慎就会影响装裱质量。他从最基础的熬浆糊学起。“熬浆糊看似简单,实则需要耐心和细心,这是装裱的基础。基础打不好,后面工序就没法进行。”皇甫东京说。
他们的主要顾客是中央美术学院的专家教授,这也让皇甫东京有机会接触到许多珍贵字画作品。在装裱过程中,他不仅学到了精湛技艺,还从这些专家教授那里学到了对艺术的尊重和严谨态度。“每一幅字画都是艺术家的心血结晶,我们装裱师就是要让它们以最好的状态呈现出来。”皇甫东京说。
除日常装裱工作外,皇甫东京还跟随师傅到人民大会堂装裱屏风等重要作品。在人民大会堂这样庄严的地方工作,让他深感责任重大,同时也收获了宝贵经验。“在那里装裱,要求更高,每一个细节都不能有差错,这对我的技艺提升有很大帮助。”皇甫东京说。
在北京的日子里,皇甫东京系统学习了装裱技艺的各个环节,包括修复技术。古旧字画的修复是一项极为复杂的工作,需要经过冲洗去污、揭旧补缀、修磨残口等多道工序。每一道工序都需小心翼翼,稍有不慎就可能损坏字画。“修复古旧字画就像是给病人治病,要对症下药,而且要有足够的耐心和细心。”皇甫东京说。
“小工匠”独当一面
2005年,皇甫东京回到焦作,在某文化公司从事字画修复工作。彼时,他年仅19岁,其技术遭到公司负责人及书法家们的质疑。公司负责人拿出一幅破损的名人书法作品让皇甫东京修复,以此考验这个年轻人。
这幅作品出自清晚期书法名家之手,却因持有人保管不当而受损。皇甫东京凭借精湛的修复技艺,仅用一天时间,就让作品重焕生机。当文化公司负责人看到修复后的成品时,不禁对这位年轻的装裱师刮目相看,当场决定重用他。这次修复,无疑成为皇甫东京在焦作装裱行业站稳脚跟的“投名状”。
在文化公司工作的几年里,皇甫东京接触到大量珍贵艺术作品。每次看到因保存或装裱不当而受损的书画,他都心痛不已。这痛心,也催生了他创业的决心。他的想法很纯粹,就是凭借自己扎实的装裱技术为书画作品穿上“防护服”,延长它们的寿命,让更多优秀艺术作品得以传承。对皇甫东京而言,这不仅是他学习装裱技艺的初衷,更是他矢志传承这门手艺的价值所在。
皇甫东京始终坚持手工装裱。在他看来,手工装裱虽然耗时费力,但能延长书画作品的生命,也更能体现装裱艺术的韵味。
熬浆糊、洗浆糊,每一道工序他都严格遵循传统方法。在装裱过程中,他会根据字画的风格、内容以及悬挂环境进行精心设计。“一幅山水画,可能适合用淡雅的绫绢装裱,营造出宁静悠远的氛围;一幅花鸟画,则可以选择色彩鲜艳一些的绫绢,更能突出画面的生机与活力。”皇甫东京说,如此,字画才有灵魂。
在传统的装裱技艺中,皇甫东京尤其钟情宋裱。宋裱又称宣和装,始创于宋徽宗宣和年间,其风格华丽又质朴,具有极高的观赏性和实用性。“宋裱的配色和款式都非常讲究,给人一种大气、典雅的感觉。每次装裱宋裱风格的字画,我都感觉像是在与古人对话。”他说。
在守正中创新
随着社会发展,装裱行业也在不断变化。皇甫东京深知,要想让自己的技艺与时俱进,就必须不断学习。他经常关注国内装裱界的动态,向国内装裱高手学习新的理念和技法。同时,他也会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创新。
有一次,他看到一个手工绣片非常精美,但一直没有合适的展示方式。他灵机一动,决定将绣片进行装裱。经过精心设计,他采用独特的装裱方式,将绣片的美丽完美地展现出来。这一创新,得到许多老顾客的认可和赞赏。“装裱艺术不能一成不变,要结合时代的特点和人们的审美需求进行创新,这样才能让这门古老的技艺焕发出新的生机。”皇甫东京说。
在经营装裱店的过程中,皇甫东京也遇到不少困难。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一些人采用低价的机器装裱来吸引顾客,这对他的手工装裱业务造成一定冲击。但他并没有因此放弃,反而更加坚定传承手工装裱技艺的决心。“手工装裱是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贵财富,不能在我们这一代失传。我相信,只要我坚持下去,用心做好每一幅装裱作品,就一定会得到更多人的认可。”他说。
为了让更多人了解和认识手工装裱技艺,皇甫东京还经常参加一些文化活动,现场展示装裱过程。他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让更多人感受到装裱艺术的魅力。“很多人对装裱技艺并不了解,以为就是简单地把字画装起来。通过现场展示,他们可以看到装裱的复杂工序,从而对这门技艺有更深入的认识。”他说。
如今,皇甫东京依然坚守在自己的装裱店里,每天与浆糊、绫绢、字画为伴。他的双手因为长期从事装裱工作,布满了老茧和伤痕,但他对装裱艺术的热爱丝毫未减。“这双手虽然不那么好看了,但它能创造出美丽的作品。”他笑着说。
20多年来,皇甫东京用自己的坚持和热爱,传承着手工装裱这门古老的技艺。他在守正的同时不断创新,让装裱艺术在新时代绽放出独特的光彩。他的故事,也激励着更多人去关注和传承传统手工艺,让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在历史的长河中继续闪耀光芒。
(记者 朱颖江)
![]() |
![]() |
![]() |
|
![]() |
焦作网免责声明: | |||||||
|
皇甫东京在进行裱画第一步刷浆糊。 记者 朱颖江 摄
装裱,这门承载千年历史的传统技艺,宛如一条彩带,将古老文明与现代文化紧密相连。从色彩的精妙搭配,到工艺的精雕细琢,它见证了无数文化艺术珍品的流转,也彰显着华夏民族对美的不懈追求。
在焦作,有这样一位手艺人,20多年来,他用手中的浆糊、刷子和绫绢,为一幅幅字画赋予新的生命,他就是字画装裱师皇甫东京。他坚持手工装裱,传承古老技艺,让字画得以在历史长河中流传,也让装裱艺术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彩。
“小工匠”赴京学艺
1986年,皇甫东京出生于博爱县金城乡武阁寨村。父亲是一名木匠,母亲操持着家中农活,家境并不富裕,这让皇甫东京很小就想着挣钱,为父母分担家庭重任。2002年,年仅16岁的皇甫东京在姑父的介绍下,前往北京拜师学习装裱技术。
装裱技艺起源于战国,历经千百年传承,在不同历史时期形成了各异风格。而拜师学艺,作为传承装裱技艺的关键途径,始终未曾改变。皇甫东京到北京后,拜朱昌飞为师,系统学习装裱技艺,汲取行业精髓。
“当时,我什么都不怕,就想着能学到一门真正的手艺。”皇甫东京回忆道。
初到北京,一切都很陌生,但他心中信念无比坚定,在师傅朱昌飞那里,开启了艰苦而充实的学艺生涯。每天,他早早起床,打扫工作室,准备好一天要用的工具和材料。浆糊的浓稠度、熬制火候都有着严格要求,稍有不慎就会影响装裱质量。他从最基础的熬浆糊学起。“熬浆糊看似简单,实则需要耐心和细心,这是装裱的基础。基础打不好,后面工序就没法进行。”皇甫东京说。
他们的主要顾客是中央美术学院的专家教授,这也让皇甫东京有机会接触到许多珍贵字画作品。在装裱过程中,他不仅学到了精湛技艺,还从这些专家教授那里学到了对艺术的尊重和严谨态度。“每一幅字画都是艺术家的心血结晶,我们装裱师就是要让它们以最好的状态呈现出来。”皇甫东京说。
除日常装裱工作外,皇甫东京还跟随师傅到人民大会堂装裱屏风等重要作品。在人民大会堂这样庄严的地方工作,让他深感责任重大,同时也收获了宝贵经验。“在那里装裱,要求更高,每一个细节都不能有差错,这对我的技艺提升有很大帮助。”皇甫东京说。
在北京的日子里,皇甫东京系统学习了装裱技艺的各个环节,包括修复技术。古旧字画的修复是一项极为复杂的工作,需要经过冲洗去污、揭旧补缀、修磨残口等多道工序。每一道工序都需小心翼翼,稍有不慎就可能损坏字画。“修复古旧字画就像是给病人治病,要对症下药,而且要有足够的耐心和细心。”皇甫东京说。
“小工匠”独当一面
2005年,皇甫东京回到焦作,在某文化公司从事字画修复工作。彼时,他年仅19岁,其技术遭到公司负责人及书法家们的质疑。公司负责人拿出一幅破损的名人书法作品让皇甫东京修复,以此考验这个年轻人。
这幅作品出自清晚期书法名家之手,却因持有人保管不当而受损。皇甫东京凭借精湛的修复技艺,仅用一天时间,就让作品重焕生机。当文化公司负责人看到修复后的成品时,不禁对这位年轻的装裱师刮目相看,当场决定重用他。这次修复,无疑成为皇甫东京在焦作装裱行业站稳脚跟的“投名状”。
在文化公司工作的几年里,皇甫东京接触到大量珍贵艺术作品。每次看到因保存或装裱不当而受损的书画,他都心痛不已。这痛心,也催生了他创业的决心。他的想法很纯粹,就是凭借自己扎实的装裱技术为书画作品穿上“防护服”,延长它们的寿命,让更多优秀艺术作品得以传承。对皇甫东京而言,这不仅是他学习装裱技艺的初衷,更是他矢志传承这门手艺的价值所在。
皇甫东京始终坚持手工装裱。在他看来,手工装裱虽然耗时费力,但能延长书画作品的生命,也更能体现装裱艺术的韵味。
熬浆糊、洗浆糊,每一道工序他都严格遵循传统方法。在装裱过程中,他会根据字画的风格、内容以及悬挂环境进行精心设计。“一幅山水画,可能适合用淡雅的绫绢装裱,营造出宁静悠远的氛围;一幅花鸟画,则可以选择色彩鲜艳一些的绫绢,更能突出画面的生机与活力。”皇甫东京说,如此,字画才有灵魂。
在传统的装裱技艺中,皇甫东京尤其钟情宋裱。宋裱又称宣和装,始创于宋徽宗宣和年间,其风格华丽又质朴,具有极高的观赏性和实用性。“宋裱的配色和款式都非常讲究,给人一种大气、典雅的感觉。每次装裱宋裱风格的字画,我都感觉像是在与古人对话。”他说。
在守正中创新
随着社会发展,装裱行业也在不断变化。皇甫东京深知,要想让自己的技艺与时俱进,就必须不断学习。他经常关注国内装裱界的动态,向国内装裱高手学习新的理念和技法。同时,他也会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创新。
有一次,他看到一个手工绣片非常精美,但一直没有合适的展示方式。他灵机一动,决定将绣片进行装裱。经过精心设计,他采用独特的装裱方式,将绣片的美丽完美地展现出来。这一创新,得到许多老顾客的认可和赞赏。“装裱艺术不能一成不变,要结合时代的特点和人们的审美需求进行创新,这样才能让这门古老的技艺焕发出新的生机。”皇甫东京说。
在经营装裱店的过程中,皇甫东京也遇到不少困难。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一些人采用低价的机器装裱来吸引顾客,这对他的手工装裱业务造成一定冲击。但他并没有因此放弃,反而更加坚定传承手工装裱技艺的决心。“手工装裱是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贵财富,不能在我们这一代失传。我相信,只要我坚持下去,用心做好每一幅装裱作品,就一定会得到更多人的认可。”他说。
为了让更多人了解和认识手工装裱技艺,皇甫东京还经常参加一些文化活动,现场展示装裱过程。他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让更多人感受到装裱艺术的魅力。“很多人对装裱技艺并不了解,以为就是简单地把字画装起来。通过现场展示,他们可以看到装裱的复杂工序,从而对这门技艺有更深入的认识。”他说。
如今,皇甫东京依然坚守在自己的装裱店里,每天与浆糊、绫绢、字画为伴。他的双手因为长期从事装裱工作,布满了老茧和伤痕,但他对装裱艺术的热爱丝毫未减。“这双手虽然不那么好看了,但它能创造出美丽的作品。”他笑着说。
20多年来,皇甫东京用自己的坚持和热爱,传承着手工装裱这门古老的技艺。他在守正的同时不断创新,让装裱艺术在新时代绽放出独特的光彩。他的故事,也激励着更多人去关注和传承传统手工艺,让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在历史的长河中继续闪耀光芒。
(记者 朱颖江)
![]() |
|
![]() |
焦作网免责声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