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3333”工作法织密就业保障网
新闻中心首页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近年来,我市始终将促进高校毕业生、农村劳动力、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人群就业摆在稳经济、保民生的突出位置,创新实施“3333”工作法,在服务、管理、拓岗、政策上多维发力,推动重点群体就业之路更宽更稳。
织密服务网络
“三组服务”提升可及性
我市着力构建精准高效的就业公共服务体系。专员服务更贴心。深化“三包三联”模式,开展“党建引领优服务,助企暖企促发展”活动,为2090家重点企业配备“人社服务专员”,建立“一对一”常态化联系机制。通过“问题收集、快速响应、反馈通报等闭环流程,及时化解企业用工、培训难题。服务网络更健全。线上通过“直播带岗”、公众号、抖音等平台发布岗位信息4.9万个;线下新建改建57个零工驿站、18个“家门口”就业服务站,吸引5175名零工注册,发布零工岗位5.2万个,促成4218人达成就业意向。服务触角更下沉。组织市县两级378名公共就业服务人员与社区结对,建立分片包干机制,为四级就业服务机构配备2507名专员。组建就业创业专家服务团,常态化深入基层网点提供指导。
摸清供需底数
“三本台账”实现精准匹配
精准识别是精准施策的前提。我市通过建好用好“三本台账”动态掌握供需两端信息。动态求职需求台账。整合线上申报、电话回访、零工登记、专员反馈等多渠道信息,全面采集劳动力技能、培训意愿、就业意向等,动态管理60余万人的信息库,为精准画像提供支撑。精准用工需求台账。依托“就业服务专员+社区网格员+村级协管员”队伍,每周系统采集辖区岗位信息,经区级汇总后推送至市级平台,再精准发至各社区(村),打破就业壁垒。已累计发布岗位7.1万个,促成就业意向6011人。技能培训需求台账。深入摸排企业岗位技能需求清单与劳动者培训意愿清单(“双清单”),联动优质培训机构定向开发课程。今年年初以来,已征集70余家企业6588个岗位需求,匹配覆盖105个乡镇(街道)的1.8万人培训意愿。
广开就业门路
“三类岗位”拓展增收渠道
我市聚焦岗位开发、品牌培育和劳务协作,多维度拓展就业空间。深挖潜力促增量。紧盯“3+13+N”产业链企业、“三十工程”重点项目及新开工单位,强化政策激励,开发机关、事业单位和“三支一扶”等政策性岗位1405个。发布两期急需紧缺人才目录,涵盖427家单位5488个岗位。累计举办招聘会455场,提供岗位16.21万个,达成初步就业意向2.24万人。做强品牌扩容量。培育出焦作隆丰革乐美皮革工、沁阳紫陵皮筋头饰工等5个省级人力资源区域品牌,创新成立“巧媳妇联盟”,依托361家联盟基地及68家成员单位,带动1.8万名女性稳定就业。发挥6家省级残疾人帮扶基地作用,帮助694名残疾人就业增收。深化协作稳存量。积极与连云港、温州、青岛等经济发达地区巩固劳务协作关系,确保脱贫劳动力输出规模与就业稳定。目前,全市脱贫劳动力务工总数达2.86万人,超额完成省定目标。
政策直达快享
“三大补贴”筑牢民生底线
我市精准落实社保、培训、岗位三大补贴政策,为重点群体减负赋能、托底保障。社保补贴纾困减负。规范灵活就业人员社保补贴申领流程,实行四级联审机制,确保资金精准直达。全市累计为3509名就业困难人员发放灵活就业社保补贴923.23万元,有效缓解参保压力。培训补贴提技赋能。鼓励培训机构面向重点群体开展技能、创业及品牌项目培训,强化过程监管与后续跟踪。目前已为8755名参训人员兑现培训补贴691.06万元。岗位补贴兜底保障。实施公益性岗位扩容提质行动,优先安置符合条件的就业困难人员、脱贫人口特别是弱劳动力、半劳动力上岗就业。共为2069名在岗人员兑现公益性岗位补贴及社保补贴4855.92万元。
(记者杜玲)
总值班:程红利 |
统 筹:曾琳琳 |
责 编:刘 佳 |
审 核:拜利萍 |
编 辑:李润生 |
校 对:靳志鹏 |
![]() |
![]() |
![]() |
|
![]() |
焦作网免责声明: | |||||||
|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近年来,我市始终将促进高校毕业生、农村劳动力、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人群就业摆在稳经济、保民生的突出位置,创新实施“3333”工作法,在服务、管理、拓岗、政策上多维发力,推动重点群体就业之路更宽更稳。
织密服务网络
“三组服务”提升可及性
我市着力构建精准高效的就业公共服务体系。专员服务更贴心。深化“三包三联”模式,开展“党建引领优服务,助企暖企促发展”活动,为2090家重点企业配备“人社服务专员”,建立“一对一”常态化联系机制。通过“问题收集、快速响应、反馈通报等闭环流程,及时化解企业用工、培训难题。服务网络更健全。线上通过“直播带岗”、公众号、抖音等平台发布岗位信息4.9万个;线下新建改建57个零工驿站、18个“家门口”就业服务站,吸引5175名零工注册,发布零工岗位5.2万个,促成4218人达成就业意向。服务触角更下沉。组织市县两级378名公共就业服务人员与社区结对,建立分片包干机制,为四级就业服务机构配备2507名专员。组建就业创业专家服务团,常态化深入基层网点提供指导。
摸清供需底数
“三本台账”实现精准匹配
精准识别是精准施策的前提。我市通过建好用好“三本台账”动态掌握供需两端信息。动态求职需求台账。整合线上申报、电话回访、零工登记、专员反馈等多渠道信息,全面采集劳动力技能、培训意愿、就业意向等,动态管理60余万人的信息库,为精准画像提供支撑。精准用工需求台账。依托“就业服务专员+社区网格员+村级协管员”队伍,每周系统采集辖区岗位信息,经区级汇总后推送至市级平台,再精准发至各社区(村),打破就业壁垒。已累计发布岗位7.1万个,促成就业意向6011人。技能培训需求台账。深入摸排企业岗位技能需求清单与劳动者培训意愿清单(“双清单”),联动优质培训机构定向开发课程。今年年初以来,已征集70余家企业6588个岗位需求,匹配覆盖105个乡镇(街道)的1.8万人培训意愿。
广开就业门路
“三类岗位”拓展增收渠道
我市聚焦岗位开发、品牌培育和劳务协作,多维度拓展就业空间。深挖潜力促增量。紧盯“3+13+N”产业链企业、“三十工程”重点项目及新开工单位,强化政策激励,开发机关、事业单位和“三支一扶”等政策性岗位1405个。发布两期急需紧缺人才目录,涵盖427家单位5488个岗位。累计举办招聘会455场,提供岗位16.21万个,达成初步就业意向2.24万人。做强品牌扩容量。培育出焦作隆丰革乐美皮革工、沁阳紫陵皮筋头饰工等5个省级人力资源区域品牌,创新成立“巧媳妇联盟”,依托361家联盟基地及68家成员单位,带动1.8万名女性稳定就业。发挥6家省级残疾人帮扶基地作用,帮助694名残疾人就业增收。深化协作稳存量。积极与连云港、温州、青岛等经济发达地区巩固劳务协作关系,确保脱贫劳动力输出规模与就业稳定。目前,全市脱贫劳动力务工总数达2.86万人,超额完成省定目标。
政策直达快享
“三大补贴”筑牢民生底线
我市精准落实社保、培训、岗位三大补贴政策,为重点群体减负赋能、托底保障。社保补贴纾困减负。规范灵活就业人员社保补贴申领流程,实行四级联审机制,确保资金精准直达。全市累计为3509名就业困难人员发放灵活就业社保补贴923.23万元,有效缓解参保压力。培训补贴提技赋能。鼓励培训机构面向重点群体开展技能、创业及品牌项目培训,强化过程监管与后续跟踪。目前已为8755名参训人员兑现培训补贴691.06万元。岗位补贴兜底保障。实施公益性岗位扩容提质行动,优先安置符合条件的就业困难人员、脱贫人口特别是弱劳动力、半劳动力上岗就业。共为2069名在岗人员兑现公益性岗位补贴及社保补贴4855.92万元。
(记者杜玲)
总值班:程红利 |
统 筹:曾琳琳 |
责 编:刘 佳 |
审 核:拜利萍 |
编 辑:李润生 |
校 对:靳志鹏 |
![]() |
|
![]() |
焦作网免责声明: | |||||||
|
|
|